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极具传奇色彩,拍出来就是一部精彩的电影。他从小家境贫寒,却自强不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双手打出了一片天地,不到30岁身价就超过37亿元。33岁的时候抛弃结发妻子,迎娶了女明星,之后雇凶杀人,40岁就被判处死刑,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百味杂陈。这个人就是曾经的亿万富豪袁宝璟。
提起袁宝璟这个名字,现在的年轻人熟悉的应该不多,但把时间倒退回15年前,袁宝璟这个名字可是如雷贯耳、家喻户晓,亿万富翁、娶女明星、杀人犯,这三个标签足够让他吸引大众的目光。袁宝璟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贫苦的少年时期、辉煌的青年时期、堕落的中年时期。
贫苦的少年时期
袁宝璟,辽宁省辽阳市人,年2月出生,从小家境就非常贫寒,他们家兄弟姐妹一共有5个,袁宝璟排行老三,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挣钱糊口度日,实在养不过来了,只好把他送到了乡下的亲戚家养活。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袁宝璟从小就非常能吃苦,多脏多累多苦他都不怕,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小小的年纪就干起了钳工、车工、泥瓦匠,既补贴家用,也为自己赚点学费。而且他这个人志向很高、学习也特别刻苦。为此,他甚至先后复读了两次,只是为了一定要考上北京的大学。年,他终于如愿以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考大学远不像现在这么容易,当时能考上大学的学生,都是凤毛麟角,含金量那是杠杠的。
读大学的时候,袁宝璟家里的条件依然没有多少改善,每个月十几元的助学金根本不够用,连他买书的钱都不够。所以在大学期间,他也是半工半读,他给老师抄稿,在学校里摆地摊,凡是能做的,他都做。就这样,大学4年下来,他居然还攒下了元钱,还有元的书籍,这都是他自己用汗水赚来的,可见这个人得多能吃苦。
而且,别看袁宝璟这么辛苦地赚钱,却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业,他把除了赚钱以外的时间,全部都用在了学习上,专业课门门都是优秀。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善于思考、触类旁通,他虽然是学政法的,但是经常跑去人民大学旁听经济学方面的课程,还自己报名学习书画。可见袁宝璟这个人的精力特别的旺盛,对学习、对知识简直是如饥似渴。
这段艰苦的求学生涯,是袁宝璟终生难忘的,他后来每每回忆起自己的这段求学生涯,都是有着无尽的感慨。他特别重视学习,也特别关心贫苦人家的孩子上学。因此,在他成功之后,曾专门出资万元人民币,设立了大学生奖学金基金。年的时候,万人民币可是相当大的一笔资金,但是他也毫不吝惜,足见他年少时候的求学经历,对他后来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有多深。
辉煌的青年时期
大学毕业后的袁宝璟,与之前那段艰苦岁月彻底告别,迎来了自己人生最为高光的时刻。他曾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以20万催生出万;再把这万投进市场运作,4年之后,奇迹般地净赚了30个亿。不知道是幸运,还是袁宝璟这个人自带某种魔力,他几乎赶上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风口,从股票热到企业兼并收购浪潮,再到飞涨的土地价格。。。。。。袁宝璟的财富也迅速完成了积累,达到了37亿元。
年,大学毕业的袁宝璟来到一家国有大行工作,让外人羡慕不已。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我国的民营企业还不发达,外资企业也很少,大学毕业后能直接去银行上班,而且是国有大行,这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金饭碗,很多人也许就在这里默默无闻的干一辈子,直到退休了。但是,袁宝璟绝不是池中之物,他从小志向就高,这种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体制内工作,他是根本看不上的,也不符合他的性格。
年,在银行只工作了4年的袁宝璟,就辞职了。手握20万元的他,在北京怀柔注册了建昊实业发展公司。袁宝璟看好的是一种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小麦,建昊实业发展公司当时主要是租地种植这种产量特别高的小黑麦,这在当时看来是一种冷门、比较小众的领域,但是这种小黑麦的产量比一般的小麦要高出好几十倍,半年后小麦成熟了,很快就供不应求,扣除专利费、租金和成本后,袁宝璟赚了不少钱,这也让他尝到了一个企业快速成长的甜头。他认为,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发展,就得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如果从初创期一点一点发展起来,耗时太久,时间成本太高。
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正是我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红利期,很多政策释放的红利难以想象,同时也带来了极为难得的造富机会,让很多人借此发家致富。比如,当时的股票市场刚刚起步不久,股市虽也有下跌,但是造富效应已经形成,而且、年之后,我们国家正好经历了一波企业兼并重组的浪潮。当时很多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出现困境,但企业本身是有潜力的,国家因此鼓励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改制后上市融资,为企业的发展融通资金,那么一旦上市后,原始股东的财富都实现了翻倍。
这些都给袁宝璟带来了机会,他用在建昊实业发展公司赚到的钱,开始陆陆续续通过资本市场,参股投资了一些他认为很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这也要得益于他读大学时的经历。他在政法大学念书的时候,就经常跑到人民大学旁听经济学,他在给老师抄书的时候,也接触了很多证券方面的知识,甚至在摆地摊的时候还推销过原始股,大学毕业在国有大行工作,也是在证券部门。所以,提起证券,袁宝璟是那个时候少有的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战经验的人士,他很自然地就把参股企业与证券市场联系到了一起。他认为,参股就好比是“借船出海”,在已经启航的船上,只要把好未来的方向,就能驰向胜利的彼岸,省去了大把的初创成本和时间,是一件省时省力的很好的投资方式。
袁宝璟先后参股了三九胃泰、四川蜀都大厦等不少企业,有些企业当时并不被看好,但袁宝憬认为这些企业很有发展前景。事实也证明,袁宝璟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参股的很多企业,在相继完成股改后,都成功登录了资本市场,而且上市以后,股价不断攀升,袁宝璟的投资收益也翻着倍的往上涨。待公司股价上涨后他再抛出,赚取差价,也为其赚取了大笔的财富。比如,他以一亿元的资金购买比特科技的股权,通过重组,置入生物医药产业,再转手倒卖,一买一卖就有万元的收益。他也因此,被誉为“资本市场的魔术师”。
但是,如果你认为袁宝璟的财富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只是袁宝璟财富积累的序幕。在资本市场上大赚特赚后,袁宝璟有了更多的资金实力,很多人以为他应该就此自己创业,但是他依然对兼并重组情有独钟,这次他不是参股这么简单了,而是直接控股。而且,他再次玩起了以小博大的游戏,通过控制51%的股份,从而实现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掌控。第一家被他以51%控股的就是海尔生物,当时海尔生物万资产,袁宝璟只用万就实现了控股,杠杆效应非常明显。
此后他又如法炮制,控股了温阳制药厂等企业。如果你觉得就到此为止了,那你就太不了解袁宝璟的水平了,他还玩起了资本辗转腾挪的游戏,通过控股企业实现对企业产权的控制,然后将企业产权抵押给银行,获得巨额的贷款,然后再去控制其他的企业,如此循环往复,资本雪球越滚越大。现在看来这样的操作很多人都会玩,但是在当时可不是这样,只有袁宝璟等极少数的人会玩并玩得起。到了年的时候,袁宝璟旗下的企业已经多达60多家,是30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总资产超过了30亿元。
自此,从年他拿20万创办建昊实业发展公司,到年资产超过30亿,仅仅4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资本增长的奇迹。在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那个时候,他获得的荣誉,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其中,最被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hg/1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