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一年生人?
对80后、90后来说,从记事起总有个感觉:好东西都是国外的。
冰箱—日本的,洗衣机—德国的,电视—日韩的。小汽车嘛—欧洲最好,美国还行,日本凑合。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国产小汽车还很少见。
那会儿谁家要是斥巨资两千块买个松下彩色电视,全胡同的十五个小孩都得围着看半个月。哪怕是个14寸的,没有现在笔记本大。
那会儿咱制造业是真不行。但凡贴上个进口的标签就和“高品质”沾上了边。即便是一些国货品质不错,也得使劲儿往“进口”俩字儿上靠。
后来慢慢长大,参加工作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夏天,7月13日,我印象特深刻,晚上10点,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拉奇,念出了“Beijing”两个字。
这之后,满北京城全是欢呼的声浪,那个兴奋劲儿,就是“扬眉吐气”“扬我国威”!
就在同一年,还发生了另一件大事儿。12月11日,我们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第个成员。
我还记得,那会儿对加入WTO这件事儿,国内的普遍情绪还是不太乐观的。主流的经济学家观点都是说:“一旦加入WTO,中国的企业干不过欧美企业,竞争力拼不过。”
当然,那会儿一直在促进这事儿的还有美国。美国的小九九或许也与我们的担心一样,认为咱中国加入WTO,美国企业就能更容易进入到中国,从而降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但后面的故事,美国人没想到,中国人自己也没有想到。
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因为物美价廉而进入西方主流市场。在同一市场面前,中国商品的竞争力不增反减。
中国商品的竞争力是什么呢?是更低的劳动力价格,是更能吃苦的劳动者和企业家。
账户里有钱了,中国企业也开始想的更远:要有自己的技术!就像华为,他们最开始也是帮别的交换机品牌做代理商,到自己研发交换机,而后向更先进更领先的技术“无人区”前进。
过去这么些年,中国工厂从最低端的制造业开始了“逆袭之路”。一双双袜子到一个个零件,再到大牌工厂的代工厂,最后才在一些民用领域有了自己的中国品牌。
现在家里手机华为小米,空调格力海信,小家电美的小熊。(现在说起不可或缺的中国品牌,您还能想起啥牌子?留言告诉我!)
年中国的贸易顺差2.92万亿元,扩大25.4%。
前些日子,川普又对华为下手了。川普政府宣布新规,要求采用美国技术的国外制造商在向美国“实体清单”企业出售商品时申请许可证。
也就是说,所有向华为提供零部件的厂商,只要在自己生产零部件的过程中用到了美国技术,都需要向美国申请获准后才可以向华为供货。
要知道,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么多年,想在生产过程中不用一点美国技术,这几乎不可能了。因此,川普政府可以说是对华为全面封锁。
华为只是中国制造业的一面旗帜。中国制造,从“低"端到"高"端,一个字的变化,却是数亿人近20年的努力。并且,我们还在努力的进程之中。因为我们的消费品牌、国货品牌,仍然被误解和低估。
被法国人搞走的国产飞跃
年,来自法国的Bastian在上海学武术。他发现少林武僧穿的飞跃鞋实在是太牛了,于是决定:把这个鞋带回法国——发扬光大。
但Bastian并没有和国内的“飞跃”品牌联系合作,而是自己在欧洲多个国家都抢注了“Feiyue”商标。
国产飞跃在国内卖50元良心价。但在欧洲镀了层金,动辄50欧元、90欧元。
细细盘点一下,被抄走的国货鞋并不少。国外某潮牌小白鞋就被网友质疑抄袭中国回力鞋。看下图,你觉得像不像?
某celxxx小白鞋售价元
去年有一部纪录片《国际大牌成本揭秘》在网络上刷屏,我们这才发现,众多国际大品牌的商品成本只需要售价的1/6甚至1/10,剩下的价格由什么组成呢?品牌溢价。
就以某A开头的国际大牌运动鞋为例,以高弹大底为卖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hg/5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