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段时间参加了一次幼儿园的家长会,其中一位业务院长的话触动我的心灵。她说现在的孩子由于家长的宠爱,吃饭要追着、哄着;悄无声息的进出家门等等,或许其缘由各式各样,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仪式感!
那么什么是仪式感呢?
在《小王子》中有这样一段:
小王子驯养狐狸后,第二天又去看它。
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狐狸说。“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
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所以应当有一定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是啊,仪式感就是要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生活因为仪式感而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值得珍视。
这位院长随后举了个例子,让我深以为然。比如吃饭前,老师会说小手背背后,小腿并并拢,请你坐坐好,我们准备吃饭;分发盛好食物的小餐盘时,小朋友们一定要伸出双手接住,把盘子放好在自己桌前,然后耐心等待;等所有人都分到并放好后,老师说请吃,小朋友们齐声说谢谢老师。然后大家一起吃饭...经过这样简短的仪式,小朋友们便会知道原来饭不是张口就来,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就会很认真地对待这一餐。久而久之,小朋友们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再比如,升国旗时,主持人一声“升国旗,奏国歌,少先队员行队礼”,所有的人就会下意识的立正站好,面对这一庄严的仪式。过生日时,一定要带上生日帽子,点上蜡烛,唱生日歌,许愿,吃蛋糕等一系列的仪式...否则,拿起蛋糕就吃,便没了过生日的氛围和意义。类似于这样的仪式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而这种仪式感就该从小养成。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你千万别想在麦当劳旁边的十字路口找到上帝,生命中那些足够美好、足够重要的某些时刻或者某些人,一定是值得我们多花一些时间多花一些心思,去隆重而庄严地表达对他们的喜爱和重视。
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饰演的霍莉很喜欢蒂凡尼,所以,每个清晨,她都要穿着漂亮的晚礼服,站在蒂凡尼的橱窗前,一边吃早餐,一边看着橱窗里心爱的蒂凡尼。
要穿着最优雅的衣服,精心打扮,去见最喜欢的东西,这是赫本的仪式感。
当你喜欢一个人,一样东西,或是某一天,如果你没有为他们做一些特别的事情纪念,那他们和其他人,其他天,其他东西,在回忆里,就没有什么差别。
所以,仪式感,是对你认为特别的人事物,要区别对待。
生日,成人礼,甚至只是买了一件喜欢的新衣服,这些所有讨你开心,对你重要的东西,都值得被赋予仪式感。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研究者从网上招募一些志愿者,要他们回忆一些痛苦的事,比如分别或者是所爱之人死亡的经历。
接下来,一部分人继续回忆在遭遇不幸后,自己又进行过什么相关仪式感的行为,比如故地重游、为离去的人打包整理他的旧物等。
而另一部分人,则不回忆过去的仪式行为。
后来的问卷报告中显示,那些回忆了仪式的人,比起没有回忆的,感觉到了更强的控制感和安慰感,进而降低了他们的悲伤程度。
这就是仪式感的意义。
喜欢的事,就要去做,想要的东西,就要努力去拥有它,该纪念的一切,就要去表达与众不同的珍视,该缅怀的就别逃避,去悲伤去怀念。
重要的事情,千万不要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要用行动去表达。仪式感,会让值得被珍视的一切,变得更有意义,也会抚慰你经历过的悲伤和缺憾。
或许会有人认为这些都是形式主义,对待什么都很随意,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好像变得越来越没有无趣,生活里也没什么特别值得兴奋的东西,其实,你只是缺少仪式感罢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hg/9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