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内从小学开始,英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现在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英语课程,甚至有些幼儿园都有趣味英语。高考时英语跟语文数学占据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英语的学习,却不是那么容易。许多人在学了十几年英语之后,四六级都是个问题,更别说是真正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了。殊不知,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时期,那时候的文人雅士,许多都精通一两门外语,英语更是流利。在那个新旧文化交替、中西文化并存、各大思潮纷涌、各种主义交叉的时代,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又是一大必然。
清末怪杰辜鸿铭而辜鸿铭,无疑就是这中间的佼佼者。
辜鸿铭,字汤生,号立诚,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青年时,留学英国,游遍德、法、意诸国,考察政治文艺,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青年时代的辜鸿铭那时候,西洋人总是看不起中国人。有一次辜鸿铭乘坐公共汽车,特意将《泰晤士报》倒着看。英国人一看,又找到了羞辱华人的机会,于是讥讽地说道:“看这位拖着长辫子的中国乡巴佬,不懂英文,却偏偏装有学问的样子读报,可偏偏把报纸拿倒了。”整个车厢都充满了放肆的讥笑声。辜鸿铭却不慌不忙,用纯正流利的英语道:“英语这玩意儿,太过简单。”接着又用同样地道的法语道:“先生们,女士们,你们说,不倒着看报有什么意思?”车厢鸦雀无声。那个英国人被“啪啪”打脸。
学贯中西的辜鸿铭辜鸿铭学贯中西,但也自视甚高。他曾经担任过许多职位,在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府当翻译时,竟然看不起同僚的外国顾问。一日,洋顾问起草文件时,向辜请教一英文的文法,辜冷笑一声,拿起一部英文字典,摔在洋顾问的桌子上。洋顾问查字典时,他早已流利地用英文回答了洋顾问,弄得洋人很是尴尬。辜鸿铭的英文水平,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许许多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造诣之深,可见一斑。
在张之洞府当外文翻译年英国大文豪毛姆来华时,因为久慕辜鸿铭大名,特意来拜访辜。他们谈到了文化与哲学,也谈到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罗素等,毛姆对辜鸿铭的言论大为赞赏,连连说“精辟”。早年,俄国皇储与希腊王子一行访问广州时,在张之洞设的宴席上,皇储与希腊王子用俄语交谈,其意是当晚还有一处邀宴,饮酒还要节制,不料辜鸿铭接过话,告诉二位,他们将要赴约的饭店不如这里,还是在此尽兴为好。二人惊异。希腊王子对张之洞的鼻烟壶很感兴趣,便用希腊语问俄国皇储是何物。辜鸿铭听了之后转告张之洞,张将鼻烟壶交给辜,让他转交王子。二人见鼻烟壶精巧玲珑,甚为欣赏,对辜鸿铭精通欧洲诸国语言,更是大为惊叹。俄国皇储还表示,希望他到俄国游历,必将隆重款待,还将刻有皇冠的精美怀表相赠。俄国皇储到上海后,逢人便说辜鸿铭的外语才华。故此,后来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写信给辜鸿铭请教,这就不足为怪了。
辜鸿铭与泰戈尔、徐志摩等辜鸿铭不仅精通各国语言,对国学的研究也很有心得。辜鸿铭在张之洞府上做幕僚时,恰逢张之洞生日,辜恃才傲物,在席上大谈西方文化,别人都表现出听的热情,唯有同僚沈曾植不屑一顾。辜很不服气,问他为何一言不发。沈笑道:“我说了怕你只有再读二十年书后才能听得懂。”事后辜向张之洞请教,张之洞告诉他,英文虽然你学得不错,但是论国学,你与沈曾植可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从此辜鸿铭苦读古文,四书五经无所不览,而且皆有心得。二十年后,机缘巧合,再见沈曾植。辜鸿铭不动声色,让人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及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书搬来,沈曾植不解,问何故?辜鸿铭忙向前拱手施礼:“沈老前辈随便点任何一部书,晚生皆能倒背如流。”可见,在为学方面,辜鸿铭是真正下了苦功夫的。
辜鸿铭专著对国学入门之后,辜鸿铭不断将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翻译成外文,积极传播优秀的国学文化。他曾经到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的六国饭店用英文演讲《春秋大义》,还开了演讲售票先河。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的票价竟然比听梅兰芳的戏还贵。当时梅兰芳的戏票价是一元二角大洋,但是辜鸿铭的票价开到了两块大洋。但即使这样,外国人还是趋之若鹜,一票难求。辜鸿铭的才学已经世人皆知,都以能听他讲演为荣。甚至当时在西洋流传有“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是不可不看辜鸿铭”之说。
六国饭店辜鸿铭一生著述颇丰,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写成,其目的即在于使西方人了解,并通过了解进而尊重中国文化。他留个我们的著作有:《尊王篇》(英文)、《张文襄(张之洞)幕府记闻》,《中国牛津运动故事》(英文)、《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呐喊》(德文,又名《哀诉之音》),《辜鸿铭演讲集》等。他不遗余力地向西方介绍了大量儒家经典,《论语》《中庸》等英译本,在西方广文流传。
辜鸿铭《尊王篇》其中,《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是辜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书中激励阐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中国文明的价值,鼓吹中国文化救西论。后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一时轰动西方。此外,《中国牛津运动故事》(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同样是英文水平极高的林语堂先生对辜鸿铭的英文深表钦佩:“在我国人中,辜鸿铭的英文文字确乎超越出众,凡二百年未见出其右者,不论遣词用字功夫,皆属上乘而无疑问”。一位西方主教鄂方智,谈及辜鸿铭的英文造诣,曾经说到:“他用英文所写的文章,以英国人看来,可以和维多利亚时代任何大文豪相比,且毫无逊色之感”。孙中山心目中有三个半精通英文的中国人,而这第一个就是清末怪杰辜鸿铭了。
辜鸿铭书法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y/1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