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18时30分,由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和戏剧影视文学系主办,偏北影评社承办的“家国梦,儿女情——说不尽的金庸武侠世界”纪念活动之讲座第二场“张彻、胡金铨、徐克谁更懂金庸”在文学院阶梯教室如期举行。知名电影博主、武侠电影影评人、自媒体“武侠小王子”创始人李言受邀担任主讲嘉宾,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向宇教授受邀与李言对谈。讲座由15戏文2班的曹雪菲主持,更有文学院党委书记徐洲赤特别出席。“思镜观影”负责人唐佳琳老师和“初夏之荷”负责人吴悦老师亦出席本次活动。讲座伊始,李言以时间为轴,梳理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影视剧翻拍史,并就张彻、胡金铨、徐克三位导演的拍摄风格与理念进行比较。李言认为张彻导演形成了自己的套路化和模式化的电影拍摄方法,在对金庸武侠世界的展现过程中拥有正邪分明的程式。而“新武侠代言人”徐克的作品则更多偏向肆意想象的仙侠气质,更能够获得当代观众的共鸣。对于胡金铨导演,李言给出了较高的评价,他认为胡金铨的作品总是展现出其深厚的传统修养和文人情怀,由对历史空间的精准刻画延伸江湖情仇意蕴。长衫、白衣的剑客作为理想化的人物,时常出现在胡金铨的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他自己的主题特质。随后,李言为大家展示了一段徐克导演的《笑傲江湖》解说视频,其中的歌曲将大家引入了一个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视频播放结束后,李言对现场观众的疑问进行了解答。他认为金庸集中写小说的时代,社会思潮对抗激烈,政治意识浓厚,因此金庸小说也有相当的社会历史隐喻。而在影视剧改编的过程中,小说的时代性和政治性普遍弱化。胡金铨对明史有深入的研究,能够出色把握历史细节,使他在作品上有更多的施展空间,能让电影更加出彩并具有传奇色彩。他把历史背景不明的《笑傲江湖》放置于明末历史中。讲座进入下一个环节,戏文系向宇教授受邀上台与李言进行对谈。向宇首先谈了自己与金庸武侠的渊源,表明自身对武侠颇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武侠小说可以被说成是他儿时的精神食粮,而《神雕侠侣》更是他人生中接触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之后,向宇教授对金庸武侠一度风靡的原因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提出武侠风靡的历史契机的概念:一是媒介的转化,大众娱乐平台由纸质媒体向电视时代的转换;二是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大陆缺失青春、缺失大众文化,香港大众文化此时的涌入填补了几代人的文化需求。同时,他也提到邵氏公司成熟的工业运作、精良的制作和豪华的明星团队同样是金庸武侠火爆的原因之一。关于如何看待当下武侠电影,向宇教授将之放置于类型电影形成—成熟—修正—解构的四阶段发展模式中,指出徐皓峰电影处于武侠片发展的解构阶段,传统的侠客形象和“侠”之内涵是被彻底颠覆的。就此话题,李言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武侠电影的没落,使得以港台电影为依托并通过网剧形式呈现的新兴武侠影视作品渐有起色。比如以《魔道祖师》《秦时明月》等为代表的国漫,它们脱离于传统武侠,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y/13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