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怀 http://www.yunweituan.com/教育,一个亘古不变的的话题,大多孩子的家长特别是妈妈,现在谈论最多的就三件事,一是陪孩子写作业,个是补习班,第三个就是学区房。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金钱。记得有位朋友曾经说过,现在孩子的学习简直就是拿人“陪”、拿钱“堆”出来的。以前的“因材施教”,变成了现在的“因财施教”。跟大多数家长的观念不同,有位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既不用陪,也不用买学区房也能学出好成绩来,她就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教育专家尹建莉。她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用自己的教育方式培育出了一位学霸女儿,并用自己16年的育儿经验,告诉孩子家长们,的老师是家长自己,的学区房是自家的书房。如果把孩子比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玉,那么家长就是雕刻师,教育方法则是雕刻师手中的工具,工具是否合适,决定了能否得到令人满意的作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尹建莉老师的教育方法有哪些。一、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陪孩子写作业,现在已经成了家长的日常功课,久而久之,家长也就演变成了监工的角色。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家长都成了监工了,孩子怎么能不从内心抵触学习。再有,由于家长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陪孩子写作业,一旦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于是把责任推给孩子:我花那么多时间陪你学习,你居然学成这样!这样,让孩子丧失自我管理的信心的同时还产生负罪感。因此,孩子并不需要陪,不陪不代表不管,而是要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按时按点地坐在写字台前,并不等于有了按时按点学习的好习惯,更重要的上培养孩子在学习上的理智和情感的倾向,也就是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孩子学习行为的轻松、经济和效率。就拿作者来说,她的女儿刚上学没过多久,就对写作业这件事失去了新鲜感,开始贪玩、磨蹭不按时写作业,她还孩爸一致同意保持沉默。很快,孩子尝到苦头了,有一天玩得太嗨,忘记了写作业,急得直哭。作者这时候并没有去责怪孩子,而是亲亲孩子的小脸蛋,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宝贝不要哭了,谁都有忘记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现在想想怎么办吧。当时孩子爸爸没忍住:那就晚睡一会儿,赶快写吧。孩子当时已经很困了,听到爸爸这样说反而不情愿,有些发愁的样子。家长一着急就替孩子做决定,这是错误的,要让孩子形成自觉意识,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于是,作者对孩子说:你愿意今天写,就晚睡一会儿;想明天早上写,妈妈就提前一个小时过来叫你;如果早上不想写,明天就去学校和老师说一下今天的作业忘写了,这一次就不写了。最后,孩子自己选择了晚睡,完成了作业。之后,又发了几次类似的事,作者采取了同样的处理方法,从那以后,再也没发生过忘写作业的事,孩子既能主动又能高效率地完成作业了。作者在陪孩子写作业的问题上,并没有把忘记写作业当成坏事,而是作为一个教育契机,促成孩子自觉意识的养成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作者提醒家长们牢记: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要少陪多引导并且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所以要尽量避免用命令、唠叨和指责,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做到以上两点,就能让家长从陪孩子写作业的互相伤害中抽身,对孩子和家长都是的选择。二、神奇的魔杖:课外阅读有一根魔杖,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这个魔杖就是课外阅读。其实,小学甚至到了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习落后,也不存在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课外阅读就是能使情况发生逆转的隐形力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就连写作业速度都会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慢很多。那么,阅读为什么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这么大的影响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大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除此之外,现代心理学对阅读影响大脑发育已经有很多研究和证明。阅读能促进语言系统的发育,而语言系统又能影响思维的发展。再有就是阅读能增加知识储备,对学习新知识极为重要。这就解释了有些孩子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就是因为它们不会阅读。有些学生平时在作业上没下多少功夫,但学习成绩并不差,往往是因为这些孩子有较好的阅读习惯。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仅仅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是如果没有阅读的基础,年纪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呢?衡量一个人的阅读能力高低主要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看看作者建议如果提高阅读能力。1、提高阅读速度在课外阅读上,家长和老师经常犯的错误就是要求孩子慢慢读,一字一句,这是不对的。速度是阅读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字一字阅读的能力最低,一行一行的较好,能达到“一目十行”。阅读必须达到一种半自动化的程度,才能从整理上把握和吸收阅读的内容,才有利于理解和记忆。速度取决于阅读量,在提高阅读速度上,不需要人为地去做什么,只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阅读量就行,不过,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第一,不要让孩子低低地读出声来。出声阅读,既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意思,也不能增加速度,是一种不好的阅读方式。,不要一遇到生字就要求孩子查字典。大部分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不喜欢被打断,让孩子查字典上对阅读的不断打扰,会破坏他的兴趣。有些孩子自己喜欢,那么也不要阻拦,总之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愉快顺利地阅读。第三,可能的话,尽量租书或者借书看。租书和借书,有时间的约束,可以促进孩子尽快把一本书看完。2、关于理解和记忆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很多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总喜欢问他”记住了多少“,很多学校还要求孩子背诵”好词好句“甚至要求孩子写大量的读后感。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在给孩子制造绊脚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不理解阅读,二是功利心太切。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搞得孩子厌恶阅读。孩子的注意力首要在阅读兴趣,其次才是其它,一旦孩子意识到读完一本书后还有那么多任务等着他,就会不想再去读书了。破坏兴趣,就是在扼杀阅读。所以,应该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三、家长才是孩子的榜样除了学校老师,陪伴孩子学习和成长最多的当然就是家长,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待事物的态度和看法。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成绩,强制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却忽略了阅读,即便知道阅读重要的家长,在那一边喊着让孩子阅读,自己却在那频繁地刷手机,玩电脑打游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首先要自己做到,才能给孩子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孩子出现问题,大多家长选择打和骂,等到孩子叛逆,离家出走的时候,又后悔不已。这就是没有意识到要尊重孩子这个问题。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获得良好的亲子关系,要做到以下三点:1、学会倾听遇到问题,不要劈头盖脸地乱吼一通,要先心平气和的倾听孩子讲“事情”,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只能就事论事,绝不要牵扯其他,当然更不可能打骂。2、换位思考不要硬逼孩子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补习班和看书,强迫只能产生排斥。当然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因此要讲究方法,那就是通过“诱惑”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和阅读。3、正确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左右着孩子的思想,甚至影响孩子一生,作者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上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家借鉴:善待你的“对手对待万事万物,包括你的“对手”,都要态度一样,有同情心,这样孩子长大后处事的态度会更加自如,也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学会通过“办法”来解决问题孩子之间有冲突和矛盾时,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温和地化解矛盾。学会“让步”这种大气的变通能力,能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善用“办法”来解决问题。学习是你自己要做的事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兴趣,家长应该学会放手,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父母在这方面应该给予建议和引导,让孩子自己形成好习惯。对于子女的教育,最近热播剧《小欢喜》里海清说过: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给孩子帮选择一条相对正确、大众、保险,将来不会被饿死的路。家长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自认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家长晚一天放手,孩子就晚一天成长,路还得自己走,对于教育子女,我们只能时刻反省自己,尊重孩子,与孩子一同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y/1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