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昌区宝通寺33号
国际艺术中心
漫行书店
等你
我去过许多书店,干净明亮的环境、整齐排列的书籍,周围摆放着桌椅供读者休息,或清新、或ins、或自然简洁。
无论色调、装饰怎样改变,大体格局还是大同小异。看久了,有一些无趣。
可是国际艺术中心的漫行书店,它有些不一样。
初见国际艺术中心,门前是火车式的门牌设计,底下铺着枕木和石子,如同艺术般冲破现实的束缚,在自由的世界里徜徉
抬头望去,红色砖墙、蓝色玻璃墙幕与巨大的钢筋框架共同构成了它,这个独特的单体建筑的前身是原武汉锅炉厂工业车间改造而来。
过去的老机床、集装箱、座椅等也都保留了下来。钢架老旧,因风雨而显得表面略显斑驳却奇妙的和透蓝色玻璃相得益彰,古朴又现代,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艺术的碰撞与冲突。
走进去后,大面积的玻璃屋顶,在视觉上扩大了空间感,头顶的钢铁框架不断延伸交错,这也是的漫行书店最独特的地方,从不像其他书店将自己摘出这个世界,意图创造一个乌托邦般的世界。
通向二楼的楼梯十分有设计感,楼梯两侧的墙壁上都是各类书籍,密密麻麻的排列着直到顶部。拾阶而上,转头便看见“置身于伟大的风暴中”。
看到这句话,似乎能理解一些书店的想法。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沉默的生命,都终结在的墙面,不说话,缓缓生根发芽......
而在这样一片天地,寻一个阳光和暖,光线充足的日子,整个的空间都被一层暖意所笼罩,心情也变得柔和自然,捧书阅读在好不过了。
并没有将过去的老旧物件丢掉,还特意做了展示柜,来保留这些属于老武汉伢的记忆。
老烛台、机器的零件,一样一样的摆放整齐,旁边的瓷碗上细细雕琢着花草。不远处是独特的手机壳,强烈的色彩碰撞,刻画着80年代的经典、90年代的回忆。
展示桌上铺着黑色的绒布,别具一格的用红色的水桶充作花盆,虽然上面的花朵早已干枯,可是两者搭配在一起远远望去像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藏在书架上的老旧录音机和钟表,记录那个年代的声音与时刻,滴答滴答是时间在流逝。手指从黑白相间的手风琴键滑过,弹奏出记忆中的歌曲。
里也永远不缺别具一格的艺术品,木雕的马头惟妙惟肖,宝蓝色的西方人头雕像上,别着一个刷子,艺术家的气质一下子便凸显出来。
低矮的沙发上坐着安静阅读的客人,耳边只有纸张翻过的声音,读诗、读散文、读生活。
你看到陪伴在小王子身边,不懂爱情略显矫情的玫瑰花儿;看到了钱钟书眉宇间流出的蔚然深秀,眼中的万般柔情;看到“肖申克”里挣扎着,等待灵魂救赎的人们。
这里也常常会举办各种读书会、艺术沙龙,人们围坐在一起,交流观点,触碰艺术,希望你在这里能遇到有趣的灵魂。
我想读书本就是一件让人放松的事情,安静的环境,舒适的座椅、温缓的光线,一切的一切都在为来这里寻找“灵魂”的人提供安居之所。
读书时总是不喜欢一堆人挤在一起,喜欢自己隐藏起来,静静地阅读思考。漫行书店的空间很大,却设计了低矮的小沙发,人靠在里面仿佛可以陷进去。
几人一围坐的小桌子,没有行人来来往往的烦恼,也让阅读更有感觉。
书店总是在一些小细节上触动人心。每个书桌上都是点缀的绿植,被书本围绕着,给空间增添几份生气。书店里所有的花盆基本都是用旧工厂的管道来充当的。
既环保又具有艺术感,与书店风格十分符合。漫行书店在每个书桌上都放置了一个小立牌“请把座位留给想要看书的人”,温柔的提醒来客。
若是读累,想要歇歇脑子,在柜台买一杯浓浓的咖啡,鼻尖闻着咖啡的丝丝香气,听着耳机里舒缓的音乐,静静的享受着午后的美好时光。
我想,你来一次漫行书店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生活是什么,艺术是什么,你从来没有办法直接定义。我们只能透过现实中相似的事物去揣摩它的含义,比如书。
多少年岁过后,灯火琉璃退去,只剩下夕阳西下的胭脂色残存在天边。当年的风雨烟云早已逝去,就只剩下后人口耳相传的只字片语,和一本本传世流芳的书籍。
虽无法亲临,但只要沉浸书中,文字会帮我们拉近了时间的纵深度,将作者的所思所想一一传达过来。读书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愿意,在这个中秋假期就来书店,共读好书吧。
编辑
若鱼
图片
肉森
设计
咸鱼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指尖武汉整理转自武汉范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y/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