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和大众音乐审美
《忐忑》这首歌或许谁都有听过!当年《忐忑》凭借“神曲”的标签,一夜之间红遍了整个华夏神州。
让人不知所云的言辞,几近梦呓般的表达、艺术化的歌曲表演,《忐忑》更被互联网推向了风口浪尖。
然而在《忐忑》爆红同时,我们更看到民众乐评的两极分化。神秘感和艺术感的共同加持下,更加剧了这首歌的割裂感。
有些人对《忐忑》表示听不懂,且极尽讽刺之能事。而有一群人则对《忐忑》喜爱有加,听上几百遍都不过瘾。包括天后王菲,更对《忐忑》赞不绝口!
那么你听完《忐忑》是什么感觉,是茫然、是怪异还是愉悦还是欢快?
或许比起单一情感,《忐忑》带给你的,更如各种情绪的杂糅和交汇。此外,比起你对音乐的感知,言语的表达更在这首歌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忐忑》在业内看来是一个纯艺术的行为,然而被网友推上“审判席”的背后,更是当下听众和创作者之间,巨大的审美鸿沟,如何弥补这一鸿沟,更显得重要。
同样,就连演唱者本人龚琳娜都没想到,网络舆论会来得这么突然。突如其来的身价暴涨,仿佛赋予了龚琳娜另一个使命,便是把民乐真正推向民间。
到底音乐是什么,什么样的音乐才是真正的好音乐?这些问题更在《忐忑》之后持续发酵,直至今日依然争论不休。
但是比起音乐本身,如何去提升大众审美情绪,更成为了摆在龚琳娜面前的一道坎。
贵州天之娇女
在探讨审美之前,我们不妨回顾龚琳娜的履历。龚琳娜出生于70年代贵州贵阳,或许从小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龚琳娜便把唱歌当成自己最爱的事。
在5岁登台时,龚琳娜已经展现出一个未来艺术家的影子,对于歌唱表演的热爱,镌刻在龚琳娜的血液中。
因龚琳娜从小生长在贵州,贵州本地多为崇山峻岭。如何唱好一首山歌,更启蒙了龚琳娜关于音乐维度的思考和分析。
庆幸的是,山歌对气息和嗓音的要求特别高,多年山歌的锤炼,培养了少女时代龚琳娜高亢的嗓音和浑然的气息。
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之后,龚琳娜逐步开始了对音乐边界的探索。在这座音乐最高殿堂内,龚琳娜则不满足于唱和演。
如何让风格融入一首歌,如何用歌曲表达山川河海,显然更引起了龚琳娜的兴趣。
在音乐学院期间,不仅多次赴世界各地演出,她本人的灵动和对音乐的探究,更让她在学生中间卓尔不群。直到毕业之后,龚琳娜已经成为了当中的翘楚。
在世纪之交国内音乐风格开始了大碰撞,流行和民歌交融、民谣和港台共存、摇滚和民族格局一席之地,打破风格上的僵局更成为了许多国内音乐人的使命。
科班出生的龚琳娜,在寻求音乐的共好上,于年认识了大名鼎鼎德国金牌制作人老锣。二人可谓一见如故,由此开始了珠联璧合的创作。
如何听懂龚琳娜?
在表演专业性上,毕业后的龚琳娜当时已在国内数一数二。在音乐拓展性上,老锣更深谙音乐结构之道。
加上“世界音乐”的概念大行其道,以民歌为看家法宝的龚琳娜夫妇二人,更打破了学院派的老套路,让民歌真正完成了与世界音乐的融合。
在后来的音乐创作的探索中,二人合作的新民歌《忐忑》更成为了典型。我们可以单独分析下《忐忑》的音乐特性,更能了解龚琳娜的创作和初衷。
首先在内容上,《忐忑》的延展性十分强大,给听众一个庞大超脱的再造空间。空间内既有普通人的生老病死,又有对生命勘破的宿命。
透过这首歌,人生的各种状态以艺术化的方式表现出来,配合龚丽娜的表演,七情六欲更被诠释在每一个音符中。
其次在旋律上,《忐忑》婉转动人、一气呵成;而音域之广更远超、音色变化之丰富,在同类民歌中实属罕见。
同样唱腔和民乐表演的天衣无缝结合,则让《忐忑》由内而外共成为一个整体。毫无违和感的衔接,更突破了以往民歌演唱和曲调脱节的矛盾。
最后在情绪上,《忐忑》的出现,更有对世间万物的种种戏谑和调侃。听众的情绪随着音乐而动,在一串串无字天书中,我们则被龚琳娜带到了九霄云外,完成了心灵的净化。
音乐的超脱功能,在《忐忑》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不过。在后来的创作中,龚琳娜则完成了民乐向新民乐甚至世界音乐的过渡。
让民乐回归人民
我们在专辑《夜雪》中发现,不拘于音乐风格的态度以及真正的艺术家姿态。甚至龚琳娜所做的音乐探索,我们更能从中看到图瓦呼麦大师珊寇·南契拉的影子。
尤其在舞台上以夸张的造型示人,更如珊寇附体。加上同属于世界音乐门类,龚琳娜对于音乐的追求,已然让民乐和行为艺术结合,或许这才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承担的使命。
不论是龚琳娜还是乌仁娜还是珊寇,他们在音乐上的成就已经足够。而让当下听众接受并理解《忐忑》和“忐忑们”,似乎比音乐创作要难得多。
如何用大众听懂的语言诠释民乐,更是近几年龚琳娜在做的事。包括登上《歌手》的舞台,于《全能星战》中让民乐充分融合流行乐等,更见龚琳娜对于新音乐形式的尝试。
以民乐演绎《双截棍》,以独特唱腔唱《下山》,甚至在B站单独开设账号,给年轻一代小伙伴们传道受业解惑,在民歌不再有隔阂之后,更引来了各方后辈拜师龚琳娜。
其实龚丽娜在做的,更直指当下国内音乐的困境。民歌进入殿堂却曲高和寡,原本属于劳动人民的曲子,却被闲置和遗忘,最终被现代生活所埋没。
毕竟舞台是神圣且超脱现实的,龚琳娜放下包袱走入民众之后,互联网的解构下,我们更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卸下包袱后的,真我和大无畏。
龚琳娜身体力行拯救的,不仅是大众的审美,更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流传下的文化瑰宝。龚琳娜以莫大的勇气,让民乐融入当下审美,更如对听众的巨大馈赠。
在后来的节目中,龚琳娜甚至言传身教,给学生们演绎气息和唱歌的基本技巧。
甚至在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叮咚上线,老师好》中,龚丽娜以最擅长的方式,给湖南人普及了湖南民歌,更让人感叹她对音乐的大爱和无私。
经历了10年的误解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艺术家应有的模样,超脱和睿智之下,更有一颗赤子之心。
一首《忐忑》已经让大众审美多了三层的维度,那么再来一首《忐忑》,我们对音乐的感悟,又能到几层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sp/1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