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随便说自己“孤独”二字,大多数配不上“孤独”,你只是寂寞和无聊而已,并非孤独。
真正的孤独,是心灵上的享受与惬意,是高处不胜寒,是曲高和寡,是巅峰无人理解,身边很难再有人追得上你,只有崇拜,连嫉妒与羡慕的距离都谈不上。
皇上是孤独的,伟人是孤独的,真正的哲学家是孤独的,高级科研者是孤独的,但他们却从来不觉得自己需要被人理解,或是需要拉拢同伴来冲淡自己的孤独,他们不自觉地生在孤独中享受着不被平庸之士理解的这一切,他们的生活充实,情感丰富,精神境界极高,常常一个人独处着,思想却又遨游在九万里高空,不会被躯壳这副臭皮囊所禁锢了人生,真正的身未动,心已远的境界。
听过《小王子》的孤独吗?
小王子在他的微小星球上特别喜欢看日落,他只需要把椅子移动几步,就从中午搬进了黄昏,可以随时坐下来欣赏日落的美景。
小王子说:“有一天,我看了44次日落。你知道吗?人难过的时候,就会很喜欢看日落。”
那一天,看了44次日落的小王子,很难过吗?或许是吧,他在看日落时想了些什么?小王子是孤独的,但内心却是丰富的。
记得看柴静采访过周星驰的一段视频,当柴静问周星驰,为什么要在后面的作品中抄袭自己“一万年”的那段话?不等周星驰回答,柴静又立马说:是不是就想在某一个时间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之前采访时,周星驰已经表达过自己很多事都还没有去做,时间便已匆匆过去,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他一定会想到什么便去做,不要等一千年、一万年。
当柴静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周星驰不是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柴静:“你也有这种感觉啊?”然而柴静点头说,对。周星驰当时就感觉到似乎遇上了知音,遇到了一个懂他的人,他回答了柴静一句“谢谢”。谢谢柴静懂他。
不得不说,周星驰是演艺界的天才,他创造的“无厘头”搞笑方式,开启了香港电影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然而,天才的内心往往是孤独的,因为很难被旁人理解,他的想法、做法、在旁人看来似乎都不可理喻,有人责备,有人离开,站在高处的周星驰,只能感觉到萧萧急风吼中的孤独。
哲学家叔本华写过《论孤独》,他认为年轻人应该学会如何与孤独为伍,因为这个世界只允许我们在孤独与卑劣之间进行选择,因为一百个愚蠢的人聚在一起,也产生不了一个聪明人。
哲学家周国平,将孤独、无聊、寂寞进行了定义的区分,他说:孤独是一颗深刻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我孤独了”,啊,你配吗?
庸人无聊,天才孤独。
没有高质量的独处,就不会产生一个优秀的自己。
孤独的境界是高尚的,是旁人已经不配在你身边懂你的高度了,是你的思想已经超越了普通人的思维,这种不被普通人理解的孤独,唯有与同样高度的知音才能懂,曲高和寡,有多难遇啊!
可很多人总是说自己是孤独的,你不过是寂寞与无聊罢了,当外界有欢喜与吸引的时候,你会放弃这种你以为的“孤独”加入到人群当中去,你不是享受型的,你只是害怕别人把你暂时遗忘而已。
真正的孤独,少有人能独享这种清欢,耐得住寂寞,又能将自己独处的生活安排得充实有趣,精神上丰富多彩,在别人的眼里,你或许看上去形单影只,甚觉可怜,但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有多享受这种境界,你有多“富裕”,哪怕一日粗茶淡饭,生活简单,但你也自得其乐,从未感觉到自己被“排挤与边缘”的悲哀。
豆豆小说里的三个人物,宋一坤、丁元英、叶子农,便是典型的三个孤独至高境界的高人,屋子里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生活简单到屋里只有书和笔记,几乎不与外人接触,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弋,但他们思想的深度,却难有人企及。
所以,真正耐得住寂寞,享得了孤独的人,绝非庸人,也不是常人可能理解到的境界。
孤独,是一座高山,是广寒宫,是巅峰之境,是少有人能达到的“窄门”之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sp/12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