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多和孩子闲聊,不仅能塑造孩子大脑,拉近亲子关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孩子的效果。
作者
枫子前两天,女儿同桌妈妈王琳突然问我:
“你是不是在哪里给你女儿报了课外班?”
原来,王琳发现我女儿这学期变化很大,以前在她家玩时,我女儿总是文文静静,不爱说话。现在不仅开朗了,话也多了,还给她女儿普及了很多知识,比如:
彩虹其实是圆的,月亮竟然不发光,还有诸葛亮草船借箭居然是假的……
“你说,这报的是什么课外班?快分享给我呀!”
我笑了笑,其实自从去年双减出台,辅导班取消,女儿的课外班就只剩周六的舞蹈课了。
闲下来的时间,女儿不愿做额外的练习册,按她的话来说就是“都双减了,凭啥还要加压呀”。
我和老公一度焦头烂额,生怕女儿会落后。
直到有一次,女儿在看《三国演义》,老公无意说了一句:“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其实是穿越过去的。”
一句话就引起了女儿的兴趣,两个人又叽叽喳喳聊了一小时,虽然对学习没用,却激发了女儿的求知欲。
自此,我和老公不再逼迫女儿学习,而是试着每天多和女儿闲聊,说些“废话”。
没想到,效果却比上培训班还好。
最近恰巧看了芝加哥大学的两个研究,结论也证实了:
多和孩子说一些“废话”,孩子真的会更出色。
父母多说“废话”
养出的孩子更聪明
第一个研究,来自芝加哥医学教授达娜·萨斯金德。
她致力于研究孩子早期接触的语言数量,是否会对其大脑构造和发展产生非常不同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性格塑造。
经过30年的复杂研究,她发现:
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影响孩子的好坏,反倒是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决定了孩子日后的社会表现。
因为好的语言环境,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神经元的发育。
也就是说,父母会聊天,孩子会越变越聪明。
韩国有一档真人秀访谈节目《英才发掘团》,主要记录民间一些高智商高能力人才,通过追踪他们的日常,来发掘这些人“优秀的根源”。
其中有一个叫卞艺潭的小男孩,虽然只有3岁多,却表现特别出色。
他不仅能叫出各类恐龙的名字,很多深奥的科学现象他也都能解释出来。
并且,他的词汇积累也很多,可以独立阅读绘本。
节目组还对艺潭做了专业测试,结果显示,他的语言理解能力达到了99.9分,远远高于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
而艺潭的优秀,其实是父母用心浇灌的结果。
他出生不久,父亲每天晚上都会花半小时或一个半小时,雷打不动地给他读故事书,和他互动。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艺潭就成了小话唠,总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但父母从不嫌他烦,反而总是耐心陪他闲聊。
也就是在这些海阔天空的闲聊中,艺潭不仅丰富了词汇量,理解力、好奇心、想象力、表达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父母的语言》一书也指出:
“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都和孩子早期听到的词汇有关系。”
所以,别再觉得“废话”毫无价值了。
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最好的健脑药,更是孩子成长的助燃剂。
看似微不足道的闲言碎语,正在拉开孩子与孩子之间差距。
父母会说“废话”
养出的孩子更上进
第二个研究,来自儿童心理学家贝蒂·哈特和托德·里斯利。
他们追踪调研了不同阶层的家庭,结果发现孩子表现优异的家庭都有种相似性。
但共性不是优异的经济条件,而是孩子在家庭的影响下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
这些家长,尽管经济地位不同,但是都会温和地和孩子闲聊,跟孩子保持良好的互动。
互动时的愉快体验,会给孩子的心理注入能量,让孩子努力向上。
在一个乡村院子里,有个男孩,总是有很多奇思妙想,他的妈妈从来没有打击他、否定他,还总是陪着他闲聊。
有一天,男孩指着月亮,兴奋地说:“我要到月球上去!”
妈妈为儿子的想法大吃一惊,但还是默默听完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
末了,妈妈还笑着说:“到月球上去,很好啊,但你要记得回家吃晚饭哦!”
多年以后,男孩成了第一个登陆月球的美国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和孩子闲聊,“说了什么”固然重要,但“怎么说的”更重要。
看似可有可无的闲聊里,恰恰蕴藏着不动声色的力量。
就像我的女儿,之前和她聊天,我说的永远是学习和成绩。
她每次说起学校里的趣事或者社会上的新闻时,我总会一脸不耐烦地打断。
渐渐的,我说得越多她越叛逆,我越是叫她学习,她越是磨磨蹭蹭对着干。
后来,我不再滔滔不绝地说些大道理,而是跟女儿讲我小时候爬树摔下来的蠢事,讲我被公羊追着跑的糗事,讲我没考好被老师罚站的难堪……
我还跟女儿讲自己如何骗同学说,我天天在家不学习,暗自里又如何偷偷努力,最终逆袭的故事。
看似说的都是“废话”,却在一点一滴地拉近我和女儿的距离。
虽然我没有跟她说她要怎么做,但女儿明显用功多了,也愿意和我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所以,父母不妨少一些“自以为是”的大道理,多一些“共情孩子”的废话。
被理解的孩子,才会有能量向阳生长。
想和孩子聊得来
谨记“3T原则”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中国家长最缺的,是和孩子说“废话”的能力。
学会和孩子说“废话”,应该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
对此,达娜·萨斯金德教授研究出了和孩子聊天的3T原则:
共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sp/13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