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由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创作,写于年。故事以一个坠落在沙漠里的飞行员的视角,讲述了他邂逅“小王子”的故事。小王子是个来自于可能叫做“B”的小行星的小男孩,他因为一朵骄傲的玫瑰而选择逃开他的星球,停落在了沙漠,并在沙漠遇到了飞行员,他向飞行员描述了他一路过来所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讲述了他与一只狐狸相遇的故事,他也一点点在讲述中明白了他与他的“玫瑰”之间那微妙的联系,于是最终选择通过一条蛇的“毒液”回到他的星球。
这是一个篇幅不长的童话故事,却是全球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出版物,足见全世界读者对这个故事的喜欢。单就我国来说,自年商务印书馆第一次推出译本后,至今《小王子》的各种发行读本近种(数据来源于豆瓣),不同翻译版本接近于70种。(相关资料可以自行百度,百度《小王子》科目下对年前的版本有详细的统计,年之后的版本资料可以于豆瓣平台检索,我就不一一再列举了。)这种规模的版本流通量是非常惊人的,我没有找到统计数据,但据我观察《小王子》可能是国内目前译作发行版本最多的出版物,没有之一。
那么《小王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版本呢?哪个版本才有权威性呢?哪个版本更好读、更适合选购收藏呢?
首先,我觉得《小王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发行情况,一方面在于这确实是个人见人爱的故事,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是一个短小的故事,作为翻译作品来说,她更易于操作。而真正令其滥觞的原因则在于在我国《小王子》的原作进入了“公共版权”领域。
所谓“公共版权”,按照国际版权公约《伯尔尼公约》的规定,一般文学艺术作品进入公有领域,是作者寿命加50年。也就是说圣·圣·埃克苏佩里于年逝世,那么他的作品到年之后就进入公有版权,对于《小王子》这个故事,年之后任何出版发行机构都可以刊行自己的版本。当然,翻译作品有自己的翻译版权,而《小王子》的相关形象设计还是拥有商标权的。
各个国家对公共版权的规定不一样,但我国作为《伯尔尼公约》的签约国,遵从其有关规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期不受限制。”第二十一条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50年。”所以,在我国《小王子》也早在年进入公有版权领域,而这也是发行版本滥觞的开始,据说单单作者诞辰周年的年,市面上就出现了近20种中文译本。
我们现在在市面上看到中国古籍和古典名著名目繁多,也是这个原因。具备出版发行权的机构都可以选择印行自己的版本,所以也就出现了选购图书时,眼花缭乱、无从下手的困境。
至于版本的权威及好坏问题,我觉得没有全盘掌握和细读过很难作出精确的判断。我以我个人的经验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吧。
我本人大概是年、年左右第一次读《小王子》这本书,后来先后购买过两本,但由于当时没有版本方面知识,因而到现在也不知道具体阅读的是哪个译本。目前我手头上有三个译本,分别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周克希译本(年4月第1版年3月第28次印刷)、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马振聘译本(年5月北京第1版年5月第13次印刷)和作家出版社的邹凡凡译本(年3月第一版年3月第1次印刷)。
三个译本我还没有详细阅读,我想找出当初我第一次阅读的版本。(为什么会有记录?那是因为我当年第一次阅读之后非常震惊,便以这本童书为读书对象参加了学校当年组织的暑期征文大赛,并获得了特等奖。这篇征文我曾经发在了我的个人博客上,原本想找存储的源文件,没有找到,文章结尾我会放一下博客文章的链接。)
对于翻译作品而言,翻译质量和翻译文本的美好程度直接影响到阅读体验,甚至直接影响到这个原故事呈现在你印象中的形象。有朋友跟我说,没读出《小王子》的特别之处啊,我怀疑是不是因为译本选择的原因。其他译本因为没有买过,没有发言权。那么,翻译作品的不同和差距在哪,我就以我目前手头上的三个版本示例。以我最喜欢其中的一段文字作参照。
以上三张图从上至下分别是周克希译本、马振聘译本和邹凡凡译本,译文好坏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另外根据“再版情况”其实也能管窥一二。比如周克希版我今年买的是年第28次印刷的版本,这个译本最早出现在年,经历这么多年每年还能这么多次的增印,其实已经证明了这个译本的认可度。与之类似的,是同样知名出版社和译者的马振聘译本。而相对前两个译本,由小出版社推行的邹凡凡译本其发行情况就差了很多,我今年买的版本还是年出版印刷的第一版。可能要说2年时间还不足以印证这个译本的好坏,但是就《小王子》的译本数量来说,想要突破重围获得读者认可还是有难度的。
据说目前有个“唯一官方认可简体中文版”——天津大学出版社年推出的李继宏译本,资料显示发行已超过万册,但上豆瓣网搜这这个译本会发现综合评分只有7.7分,很多读者甚至只给了一颗星的评价,可见这并不是一个“专业读者”认可的版本,所以这也就呈现出来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官方和民间往往有两套评价体系。那么在给孩子选的时候选官方认证版还是民间认可版呢?我觉得为了“应试需求”和阅读体验兼顾,可以同时选购两个两个版本,甚至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多个版本,具体选择交给孩子自己,也可以借此给孩子普及一下版本学知识,丰富他以后自主选书的经验。
当然,最好的阅读方式肯定是读外文原著,但是不会相关外语怎么办呢?这么庞大的出版量,海选很费精力,盲选又容易踩雷。那还是遵循我在上一篇《给孩子读的童书怎么选》里面的观点,选出版社,选知名译者,选绿色印刷品。幸运的是,目前豆瓣大部分9分以上的译本还是出于知名出版社知名译者。我现在怀疑我曾经读到过的版本很可能有柳鸣九版或者郑克鲁版,这两位译者在法语翻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是我于大学期间第一次读到的版本具体是哪个版本目前还无从知道,按照出版年限推算应该是年之前的某个版本,虽然不知道具体哪个版本,但是以当时的阅读体验来看,是一个比较吸引人的译本。
像《小王子》这种翻译滥觞的现象现在特别多,可以说得上大出版社和译者姓名的发行译本有很多,但更有很多不知名的出版社以“编著”形式甚至抹去译者的形式出现的“幽灵版本”。这些译作很可能来源于对名译本的“洗稿”“改编”,没有经过任何原译,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剽窃而已。这种译本也可能有“经典”的,但是这总的来说却是对图书市场的侵扰,也是对真正翻译版权作品的侵犯,更是对读者的戏弄和不负责。
所以,这也就提醒我们在为孩子选购进入公共版权领域的“经典作品”时,必须打起万分精神,必须充分了解各种发行版本的好坏,有侧重的选择,不能盲目图便宜或者图便利随机认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sp/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