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了上千朵玫瑰的小王子在狐狸的提醒下想起他的小玫瑰,回到了自己的星球。
“你懂的,路途太遥远,我没法带上这副躯壳。他太重了。”
“不过它就像被剥落的老树皮。用不着为了老树皮伤心难过……”
回去了的小王子会在为玫瑰浇水时想念狐狸的眼睛吗?他又怎么面对自己丢下已经驯化的狐狸?新的经历真的只是改变了他的躯壳犹如一层树皮,还是一圈树轮改变着心灵呢?
我看的时候一直有一个想法,狐狸曾经也是一朵玫瑰。等到小王子回去,骄傲而任性的玫瑰经过风吹雨打会不会已经变成了温柔理性的狐狸?小王子又去哪里找那个属于他唯一的玫瑰?在扑面而来的一个个新日子里,到底还有几分不变?
当他固执地回头寻找某样东西的时候,过去既然已经无处抵达,他的未来便只好要么将就,要么死亡。
童话大多经不起“之后呢”的追问。我不敢回答上面划下的问号。或许我只敢一直一直往前跑,按住自己的脑袋,听见千与千寻里面那句:不要回头。
我能真真切切感觉到作者的悲伤。他那么娴熟地提炼美好,却无法劝说自己写下违心的结局。我看了作者的生平,或许他的妻子就是他的小玫瑰吧。但是就像我之前写过的,相爱的人结婚,并不等于美好。爱情悲喜的概率分布太不均匀。
这个结尾让我想起飘的结尾:“一切都会过去的!等明天回到塔拉再说吧!我会有办法的!明天我定能重新得到他!”
作者的戛然而止并不只是阅读理解里答的那句“留下遐想空间,余韵悠长”。我总感觉作者在说:不知道的结尾的那便最好不知道吧,生活自然会让你知道你该知道的结局。她遏制自己的思路停笔,因而只要太阳底下还有故事在发生,飘就不会结束。我小时候被这个开放式结尾气得要命,挖空心思想知道结尾。后来才意识到原来我自己在唰唰飞快写着结尾,玛格丽特已经欣慰退场了。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部叫降临的电影,电影里问:如果提前告诉你结局,你会怎样生活?我当时纠结了好久,觉得还是别知道了比较好。现在发现,童话其实很早很早就暗示了结局,结果笑死根本看不懂。
或许宝玉看到薄命册的感觉也是如此吧,哪怕后人看来满卷伏笔,反复提醒了那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他哭闹不相信。(确实这换谁谁愿意信)
我们笑孩子没有看透童话的言外真意,但是自己不也处于铺天盖地的伏笔里看不清前方吗。人混混沌沌往前走,其实也只能追求一些结果之外的存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sp/8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