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
上期我们领略了吉珠女学霸们的风采
△点击图片查看十佳大学生专访(一)
(熟练掌握三国语言、热爱科研、友情爱情双丰收…优秀的女大学生原来是这样子的!)
这期专访
四位男生将重磅登场
跟随吉小珠一起感受他们的男子气概
“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这是我大学四年一直用来激励自己的准则。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义,一天中大多数时间我都会投入在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将碎片化的时间合理地进行模块化分类。其次,在课余时间我也会参加社团举行的娱乐活动,把它当作大学生活和日常学习的调味剂。每当在学习中感到有些疲惫时,总喜欢约上三五知己去看电影,或去东门的海边吹吹海风,又或坐在操场上弹吉他唱歌,通过惬意的环境和轻快的音乐去净化内心的浮躁和不安。
年,我很荣幸获得了中国网球公开赛业余联赛男子单打四强。在我的生活里,网球和学习都是不可分割的部分。第一次接触网球是在上大学前,但真正系统地学习网球则是在大一的网球课上,我对网球的热爱也是从那时持续到了现在。回想起第一次练习,那时候的我根本控制不了力度,一会轻一会重,在网球场上整整一个下午除了捡球,什么都没干,有那么一刻是很想放弃的。虽然练习的过程很艰辛,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强健了自己的体魄,也让自己有充足的精力去投身学习和之后的科研中。
我一直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能只局限于本专业,要勇于去涉猎不同的领域,去参加不同类型的比赛。跨专业比赛与其他专业性比赛最大的不同在于需要搜集的有关资料和知识的储备要多好几倍。从高中开始,我一直很喜欢物理,当看到力学竞赛的公示时,身边的同学都劝我不要冲动,但我还是不断地鼓励自己:“倒不如利用大学的平台锻炼一下自己接受和适应新事物的能力,与其等进入社会四处碰壁,不如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于是,非本专业的我还是毅然地报名了,最终也拿到了让自己一个满意的结果。如今,书桌上还放着当时我为准备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而买的历年竞赛真题和解析。
除了物理外,我还参加了英语竞赛。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越挫越勇,总会产生一种“英语虐我千百遍,我待英语如初恋”的错觉。特别是当我四六级刷分,结果分数比第一次考得还低的时候。但学习英语依旧是我每日坚持的习惯,在我的心里,始终有一种观念:英语是一门工具,同时又是与世界接轨的途径,提高英语水平是刻不容缓的。所以我建议同学们要培养自己的语感,勇敢自信地用英语展现自己、锻炼自己。
有一段时间,我无论是身体机能还是工作能力,都到了瓶颈期。那时恰好是在我担任网球协会会长和学生会副主席期间,学生会要出摆摊活动,网球协会要统一操场纳新,每天要学习的课程也很多,所有事情堆积在一起压得我透不过气来,焦虑一阵阵地涌上心头,身体随之也出现了感冒发烧的症状。也是在那时候,我遇到了李齐老师,她是我的球友和搭档,更是我的恩师和知心好友。她告诉我既然没办法迅速抽离,那就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解决,慢慢处理好每一件事情,渐渐地我步入了正轨。国庆时我留在学校准备考研,李齐老师特地让我腾出一天的假期,带我去市区打网球,临上车前还不忘叮嘱我复习不要过于焦虑,要适当放松自己。这是大学期间对于我而言一堂非常宝贵的课,李齐老师对同学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敬佩,也真正教会了我为人的道理。
“一步一步慢慢来”这是李齐老师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一句话。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细细琢磨着,脑海里突然想起我曾读过的一本书《余生很长,何必慌张》。我想这大概的意思是人生总会有迷茫,我们现在所承受的,都将以更好的方式回馈自己,而我们,只要耐心地,一点点提升自己,然后从容的迎接新生活的到来。
18年11月,我在创客空间写下“没有经历过从20度到负几度的人生都不是完美的人生。”的心得,那时我刚度过在北京的第一个夜晚,在那个夜晚里我回想起了在创客的琐碎。大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校创新思维与方法研究会(简称创客)。在这个大家庭中,我认识了陪伴我一年的团队成员,我亲切地称这个团队为“豪华团队”。
还记得队友电子鸿说出那句“没有什么机器人比赛是一块stm32解决不了的,如果有的话就用两块,如果再不行就是技术问题”,当时我们就笑了,他的乐观与积极却留在大家的心里,激励着我们一起克服困难。“豪华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吸引我的地方。在这里,我认识到擅长编程的化药专业第一人、校艺术团前主持队队长小猩猩、珠海学联的理事小包、能写出一套让Google认可的算法的朋友、金融专业出身却能和理工学生对话无障碍的老师。我们一起为比赛做准备,从实地调研发现问题,到研读国内外论文,确立可执行方案、动手制作、记录数据,经历了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更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
去北京的第二天,我和团队的伙伴们参观了清华大学的创客空间,在羡慕他们拥有丰厚资源的同时,也看到他们在做机器人调试时旁若无人的专注。这次,我没有错过-11°C气温下的天安门升旗仪式,就好像从不缺席和他们一起进步、一起快乐的时刻。
比赛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每一场比赛中,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从他们身上汲取养分,发现自己的不足,才是比赛的真正意义所在。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各类大赛的比赛经历,反而是第一次和师弟设计无人机的过程。我作为一名风景摄影爱好者,对小型航拍无人机的优缺点都有一定了解,我们当时设计的不单单是建模,而是为了去发现和改进我所感知到的小型无人机的不足。一开始我们连参加校赛的资格都没有,当我正打算放弃的时候,师弟抱着勇于尝试、不服输的精神,和老师多次沟通,最终我们获得了上台的机会,并在最后拿到了校赛的一等奖。虽然现在看来这个奖项的级别并不是很高,但在当时它就是一场点燃我内心激情的比赛,是一场让我重拾信心的比赛。
只有时刻保持“岂可空张一目罗”的自警自省,脚踏实地,而非登高望远,才能更好的走好人生道路的每一步。比赛是如此,做公益也是。我曾参与各类公益志愿活动,如招生、迎新、校运会、敬老、扫墓等活动。不管是大型活动还是小型活动,每次结束后我都会对交谈的内容进行总结,在总结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成长。
四年后的人生规划里,我默默把考研这一项划掉。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我意识到本科的竞争力不大,便为自己定下考研的目标,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利用课余时间审视自己的不足进而完善。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当初定下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大二作为学生会宣传部部长,为了提高水平,我利用暑期在影视公司实习,自学PS、Pr、Lr等软件。除此以外,我还参加了各类机器人比赛,但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最令我受挫折的是“第五届互联网+”那场比赛,虽然拿到了校赛第一,但是最终没有获得直通的名额。但也是这场比赛让我思考了参赛对于我而言的意义,让我多了一份释然。
忙碌的生活,匆忙的脚步,让我在学习方面少了些沉淀,模糊了前进的视野。大三期间,我担任了项目负责人,繁重的任务更是要求我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辗转反侧几个夜晚后,我坚定地打消了考研的念头。遗憾有,后悔也有,但时不我待,要始终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继续朝着想要的方向前进。现在的我在为出国留学做准备,也正是因为有遗憾,我才能收获更充足的人生经验,同时也让我更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总要留点遗憾,等以后回味。
“守得云开见月明”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理可循的。想做一个真正的勇者,就必须经得起各种煎熬。在大二最初接触蓝桥杯比赛时,我感到非常吃力,一是因为选择了自己不熟悉的编程语言,二是算法积累还不是很多。也曾无数次感到迷茫,对自己产生过怀疑,但我始终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并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心若向阳,必定春暖花开,通过向老师请教和自习,一步步的积累,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渐渐掌握了各种算法。
不管过程如何艰难,我都以良好的心态坦然应对。无论在理论学习还是比赛中,越深入的研究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越多,但没有必要刻意放大困难带来的沮丧,应保有求知的兴奋感,调整好心态永远是处理问题的第一步。我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有很多:同学探讨,询问老师、网上的学术论坛等,交流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而且往往比一个人钻牛角尖更高效,所以选择好合适的学习方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看来,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事怎么也长久不了。我热爱自己的专业,也清楚IT行业发展的速度之快,所以会实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sp/8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