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隐秘的角落》火了。
这部12集的网剧迅速占据了各大热搜榜和朋友圈,评分超过《无证之罪》,赶上《白夜追凶》,成了近几年国产剧的又一口碑巅峰。
但是,它其实更像是一部教育片。
《隐秘的角落》的悬疑剧情设置,集集高能。
优秀的演技、精良的制作、精致的细节,更让观众们大呼看到了高级的“电影感”。
在刺激剧情的外衣下,故事讲述人性之“坏”,如何一点点触发和滋生;而每一次看似合理的选择,又最终导致了恶果。
《隐秘的角落》剧集改编自紫金陈的原著小说《坏小孩》,它像一把闪着冷光的手术刀,呈现和剖析人心的角落。
在剧集的海报上,有一句:“小孩是最能守住秘密的人。”
剧中的小孩,都被放置在各种重叠的秘密中,过早地与人性交锋。
当家庭有缺口,不快乐的孩子们被迫“成熟”,被迫“懂事”;
而在大人看不到的隐秘角落里,孩子们压抑着情感,他们的“坏”在缓慢生长。
今天想聊一聊,那些不快乐的“坏孩子”。
02
剧中的孩子,都生活在不完美的家庭里,要么是单亲,要么是孤儿,要么夹在重组家庭中间。
就连镜头寥寥的小配角乐乐(老陈的小孙女),也因为父母的缺席而表现出严重的分离焦虑——一刻不停地嚎啕大哭。
朱朝阳长在单亲家庭里,学习优秀,但总是紧蹙眉头。他沉默、敏感、内向,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即使考了第一名,也是习惯性面无表情,没有喜色。
细心的班主任察觉到了他的状态,在家长会之后单独向朝阳妈妈谈起:“朝阳比较内向,不合群,没有在一起玩的朋友。”希望家长能注意他的心理健康。
但是朝阳妈妈却连孩子交朋友的自由也要剥夺:“学生就是要以学习为主,其他的都不重要。”
朝阳很独立,即使妈妈因为工作而常常不能回家,他也能照顾好自己,自己吃饭、学习这些事,都不用妈妈操心。
离异后,妈妈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朝阳身上,优秀的儿子成为了她唯一的情感寄托。
她紧紧控制着儿子,小到花钱记账、按时喝牛奶,大到一切以学习为中心,事事管束。
朝阳的爸爸组建了新家庭,对朝阳不太关心。自己的儿子考了全校第一,他都是在赌桌上从牌友们的口中得知的,就连朝阳的衣服鞋子穿旧了,也是牌友们先注意到。
在牌友面前,为了缓解尴尬,朝阳爸爸嘴硬说“今天本来就是要带朝阳去买鞋的”,但实际上,他也并不知道朝阳的鞋码大小。
朝阳以前喜欢坐车头,但是车头挂上了新家庭的合照,朝阳便敏感地坐到后面去了。
在商场里,新家庭的妻女一来,朝阳就被尴尬地晾在了一边。
也许因为害怕爸爸被优秀的哥哥“抢走”,也许因为“安全感”不够,朝阳同父异母的小妹妹朱晶晶表现出明显的敌意和攻击性,她蛮横骄纵,在哥哥的新鞋上踩了一脚,闹着不肯道歉。
朝阳没有计较,只是默默地走了,没有跟爸爸一起吃顿饭。
而正是这样早熟、优秀、沉默、听话、懂事的朝阳,成为了剧中最令人惊讶的“坏小孩”。
朝阳仅有的朋友,是从孤儿院逃出来的严良、普普。
严良教朝阳放声大喊来宣泄情绪,后来还教会朝阳打架来保护自己。
交上这样的朋友,朝阳自然不敢告诉妈妈。三人的友谊,在隐秘的角落里悄悄蔓生。
三人无意间拍摄下了张东升的犯罪现场,作为命案仅有的目击者,三个孩子决定不报警,而是以视频证据作为要挟,向张东升索要30万,用来给普普的弟弟治病。
共同保守着重大的犯罪秘密,是三个孩子情感羁绊的起点。
而不快乐的成长经历,让他们成为了彼此的倾诉对象。
严良的父亲严文斌曾是罪犯,被抓捕入狱之后,又被送到戒毒所,因为被毒品长期摧毁,已经神志不清,疯疯癫癫;
普普的父母双亡,弟弟被新的家庭收养,她举目无亲,无依无靠。
在卷入了一系列犯罪事件之后,朝阳心中的装着恶意的“潘多拉魔盒”被慢慢打开。
妹妹朱晶晶之死,与他脱不开干系。
最后,他甚至向自己的挚友严良挥刀。
“别做第二个张东升!”是严良对朝阳的警告。
但是,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看起来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03
母亲周春红的自我牺牲和对朝阳的严格管束,并不能让朝阳成长为不偏不倚的好孩子。
朝阳无疑聪明过人、成绩优异,但他过得并不快乐。
朝阳的不快乐,是因为他同时背负了妈妈沉重的人生,周春红把一切的自我牺牲、清贫苦闷,都强加到了朝阳的身上。
周春红有一个情人,对方也是离异单身,两人本应该是正当、正常的交往关系,但她却偷偷摸摸,像偷情一样幽会。她瞒着朝阳,继续扮演着“完美母亲”的形象。
当自己幽会的事情暴露,周春红觉得自己在儿子面前的形象被摧毁,羞耻难当,她煮了一杯牛奶,叫朝阳喝下。
朝阳没有马上喝下牛奶,她立刻被刺激到了,向朝阳施加情绪暴力:“自己能照顾自己了是吧,你怪妈妈没有照顾好你是吗?”
朝阳什么都没说,赌气似的一口气喝下牛奶,周春红也许心有愧疚,伸手想要帮朝阳擦去嘴边牛奶的泡沫,朝阳躲闪了一下。
周春红再次爆发,她粗暴用力地去擦朝阳的嘴,爆发出歇斯底里的情绪。
这些压迫的举动,是在试图从孩子身上夺回自己对于一切的绝对掌控权。
这一幕,比《小欢喜》中宋倩英子母女之间对峙的压迫感更令人窒息。
甚至有人说,强迫喝牛奶这段,勾起了小时候的回忆,甚至称得上全剧最可怕的桥段:小时候不理解的歇斯底里,现在终于明白了。
因为这种暴力的施加,是以爱的名义,让孩子逃无可逃。
与朱朝阳形成对照的,是班里成绩排在第二名的女生叶驰敏。
剧中暗示了叶驰敏的家庭也是单亲:
爸爸是警察,忙完工作才能赶来参加家长会,但还是迟到了;
晚上叶驰敏一个人在沙发上睡着,爸爸工作到深夜下班,才给她盖上毯子;
去找老师辅导、去逛书店,都只有爸爸陪伴……
幸运的是,叶驰敏的爸爸叶警官更关心她的情绪,而非她的学习成绩。
叶驰敏努力、上进、自律,在家学习了一整天,爸爸叫她出去玩,让她放松放松,她说:“没见过你这样当爸的,人家都是拦着孩子玩,你是拦着我学习。”
察觉到叶驰敏学了一天之后,爸爸主动提出要陪她看《还珠格格》,父女两人一边看一边轻松快乐地分享零食。
与朝阳妈妈不同的是,叶爸爸不要求女儿成为最优秀的孩子,他更想让女儿当一个快乐的孩子。
叶爸爸对女儿的培养,把孩子的“快乐”这个因素排在了“优秀”的前面。
因此,在叶驰敏的家里,亲子关系更加松弛自由,沟通方式也更加轻松健康。
叶驰敏尽管要强争胜,偶尔有些小任性、小脾气、小撒娇,但她的心思也更单纯和天真,是剧里最正常的孩子。
作为全剧最轻松幸福的家庭,这样的亲子关系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04
在《隐秘的角落》大结局,片尾写着“献给童年”,这其实是相当扎心的四个字。
因为,其实有一部分人的童年并不快乐。
这一部分人回忆起童年时,心境常常是羞耻、困窘、压抑的,伴随着莫名其妙的不悦和迷茫。
那些沉默、内向、懂事的孩子,往往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乖巧驯顺而早熟,而是因为他们的棱角和枝桠被人为地修剪掉了。
伊能静在看了丈夫秦昊主演的这部剧之后,谈起自己的成长记忆:“青春期的窘迫是一团火。”
人们常说:“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从不快乐童年的泥潭里抽身而出,自己去治愈自己,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太真实”,是许多人的观剧感受:那破旧的海滨城市搭配上火辣辣的阳光,仿佛回到了暑假里漫长炙热的夏天。
汗水的咸涩、悄悄藏起的日记本、爸爸的脾气、妈妈的喜怒无常……都构成了童年的底色。
在人性的模糊地带里,善与恶从来不是绝对的,大人们也不可能完美无缺。
再皎洁的月亮,也会有暗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可告人的隐秘角落:自卑、阴冷、伪善、背叛、偏执、疯狂、控制欲……
但是因为道德的约束、自我克制,我们能够在情绪的岔路口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会成为犯罪者,更不会成为杀人犯。
而这部剧集是在告诉我们,孩子们成为了“坏孩子”,是因为他们在压抑的桎梏中,无法向大人敞开心扉,因而没有人教他们做选择。
以看似正确合理的理由而酿成的坏事,最让人后怕。
张东升以“爱”之名,因为“害怕失去宝贵的东西”而谋杀了妻子的父母,最终仍无法夺回妻子的心,他又将妻子杀害;
朱朝阳、严良、普普三人为了筹钱给普普弟弟治病,而做了敲诈勒索的选择,后又目睹命案、卷入与杀人犯的无边周旋里;
朝阳的母亲因为“爱”他,而对他施行了窒息的情感绑架,将自己的人生重负强行捆绑到朝阳身上,对他造成了慢性持久的心理创伤。
……
善恶从来就不是泾渭分明,“爱”往往被混淆成占有、捆绑和索取。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句话: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但是他们却常常忘了这一点。”
讽刺的是,每一个大人,都经历过属于自己的童年时光,但在现实中,许多大人对待自己孩子的方式,却又让孩子一遍遍体会父母小时候曾遭遇过的创伤。
没有给予孩子平等的尊重,势必会造成孩子无法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
鲁迅早就说过:“小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以后他也做不成人。”
不难想象,张东升也许就是朱朝阳的未来,而朱朝阳像是张东升的童年复刻。
美国心理学家乔尼丝·韦布(JoniceWebb)在《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说,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可能不在于他们做了什么,而恰恰在于他们没做什么。
许多人对孩子倾注的爱,不是太少,就是太多,太少的爱则是忽视,而太过太满的爱则挤占了孩子健康成长的空间,容易演变成控制和操纵。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指引,获得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成人的底气,也是孩子最终学会去爱别人的前提。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父母的“所有物”,请不要把自以为是的所谓“爱”和“为你好”强行捆绑到孩子的身上。
爱孩子,请先从耐心地关心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开始。
孩子的心思,远比大人所以为的要复杂。
文:阿璞
本文系《家庭》杂志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改编,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ts/1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