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中间流传着一句话:“没有什么问题是请吃一顿小龙虾解决不了的,假如‘一顿’不行那就请吃‘两顿’!”跟这个火辣的夏天一样,小龙虾火成了现象级美食。但是最近,小龙虾价格疯涨要卖断货了!中华吃货的吃力太过强大,小龙虾成为最惨外来物种。据统计,国内一年要吃掉87.9万吨小龙虾,经济总产值破千亿,是中国电影全年票房的3倍多。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万人,难怪马云当年敢向特朗普承诺为美国创造万个工作岗位。
看到了小龙虾的市场红利,肯德基、周黑鸭、海底捞等大牌都眼红得坐不住了,开始进军小龙虾产业。小龙虾还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各种做虾的获得了投资人的青睐,轻轻松松融资千万。小龙虾成为现象级美食背后暗藏着哪些奥秘?
一、小龙虾是鲤鱼跃龙门的典范
小龙虾的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又名“蝲蛄[làgǔ]”。长得又丑又小,但是它练就了一副好身板,生存力特别强。小龙虾并非土生土长在中国,它来自美国路易斯安纳州。早在多年前,美国人就开始吃小龙虾了,而且量很大。但是带我们入坑的不是美国人,而是日本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人把小龙虾带到了中国。由于天敌稀少,生存和繁殖力强的小龙虾就开始裂变式增长,一下子数量变得非常的庞大。泛滥了就成灾了,就像前段时间丹麦的生蚝、澳洲的三文鱼一样。这种美食泛滥在歪果仁眼里是束手无策的灾难,但在中国人眼里可是别有一番“滋味”的美味,毕竟我大中华对于美食的包容度那可是宇宙黑洞级的。有个说法,说当年日本人在中国杀人如麻,造成了河道污染,于是让小龙虾去吃死尸。所以说小龙虾的出身很不好。但是怎么高大上起来呢?名称很重要。
“小龙虾”取名“龙虾”,在不少人眼中,龙虾是很高大上的。“龙虾”这两个字,一听到大家就会将其跟高大奢华Plus版的大龙虾联想在一起,一下子逼格就上来了。再加上龙是中国的图腾,大家本能的就会把对与龙有关的事物产生美好的联想。再拆开来看,“小”字迎合了现在流行的萌文化,和“小目标”、“小黄人”、“小可爱”等是同一个道理。所以说,和其他美食相比,小龙虾从名字上就占有了先天优势。很多外来物种到中国来,一定要取个好名字。以前有种水果,叫青龙果,属于仙人掌科,到了中国之后取名为“火龙果”,一下子就热销起来。
二、大众化消费,草根美食
北京过去说人有四大傻:吃饭点龙虾,购物上燕莎,某某说实话,小姐带回家。与龙虾有别,小龙虾好吃不贵,一般人都能消费的起,老少皆宜。你会发现,小龙虾销量特别火爆,经常要排队。据说,北京簋街一家以吃“麻小”为特色的饭店门口,每天一到傍晚就门庭若市,队伍排成长龙,至少要等一两个小时。还有你会发现,很多人没有中国心,但有中国胃。到吃小龙虾的季节,中美机票航线都涨价了,广大海外侨胞都回来吃小龙虾,这叫尖峰时刻。
大众化消费品有一个特点就是消费基数比较大,所以在中国小龙虾也被称为最惨外来物种,已经被中国食客吃到严重缺货,濒临灭绝的地步了。
三、年轻人的美食
小龙虾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二三十岁,也就是现在的80、90后这一辈人群。这也不难解释,为何小龙虾有夜宵小王子之称,吃夜宵的多为年轻人。你会发现宵夜市场,每桌都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她们就像药引子。但有时候吃着吃着还有可能会大打出手。之前王思聪就曾在节目中透露过自己带前女友雪梨去吃夜宵,当时有人找雪梨要联系方式,后来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医院缝了好几针。
饮食口感方面,年轻人和老年人群体是有很大差别的,老年人讲究健康、养生,偏爱清淡食品。年轻人喜欢冒险、刺激,小龙虾的十三香口味、麻辣口味,口感刺激,正好与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相吻合。我们说,抓住一个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一个人的胃。小龙虾十三香、麻辣等口味是备受年轻人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社交美食
中国的新社交礼仪是:没拍照前别动筷子。现在的年轻人,吃饭上菜后拿起的第一样东西不是筷子,而是手机。开饭之前,手机先吃,已经成为社交拍客们的必走流程。活色生香的小龙虾就很好的满足了社交拍客们的凹造型需求。从色彩营销的角度看,色彩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心率以及食欲,而暖色是容易刺激人们食欲的。所以你会发现,市面上,食品包装大多采用暖色调。煮熟了的小龙虾色彩艳丽,大大的中国红正好吻合色彩消费心理,光是看着就格外诱人。从食物保存的完整度来看,小龙虾也是极其吻合拍客晒照需求的。你想,如果乱炖一锅上来,颜值不在线,看着就没食欲,更别说拍照发朋友圈了。
如果说分餐是一个人的寂寞,那么小龙虾宴是一群人的狂欢。小龙虾是带壳食物,吃起来比较麻烦,边剥边吃,一顿吃下来随随便便就一两个小时,再加上剥壳的双手油渍渍的,自然就不会频繁的去玩手机,这样一来,低头族饭局的尴尬场景自然会被打破,大家也就不自觉的边吃边聊起来。
如果你掌握了干净利落的剥虾技能,你还将拥有“剥开”妹纸的机会。剥虾是社交中的一项新撩妹技能。所以又有段子说:“姑娘,让我们去喝啤酒,吃小龙虾,探讨人生吧!”种种社交属性都为小龙虾的经济价值加分,以至于小龙虾能比普通食物卖的更高的价钱。
五、明星效应神助攻
有一种说法,小龙虾是上海娱乐圈的正确打开方式。小龙虾爆火的背后还离不开明星效应的神助攻。娱乐明星、政要大咖都对小龙虾爱不释手。TFBOYS成员大半夜不睡发圈表白小龙虾,说自己要长高高,想吃小龙虾;别人吃小龙虾只管吃了堆成小山,“皇后娘娘”蔡少芬吃小龙还要摆龙虾头阵;范冰冰的男朋友李晨连龙虾汤汁都不放过;男神陈伟霆干脆把小龙虾穿在了身上;企业家网红也来凑热闹,刘强东曾在网上晒出公司加班福利,一大盆一大盆的小龙虾;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是小龙虾的粉丝……
六、节庆营销
小龙虾带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崛起。要不是小龙虾,北京簋街曾经差一点就没了。1年,由于市建工作,簋街有很多商家被迫拆迁,一下子多家餐馆只剩下了40来家,人气也大不如前。后来有人出了个主意,搞了场“麻辣小龙虾节”,才得以力挽狂澜拯救了簋街。据说,节日当晚,簋街的客流量达到了5万多人,一共吃掉了4吨半的小龙虾。也就是这晚过后,簋街的小龙虾开始论只卖了。现在,簋街是北京饭馆密度最高的一条街,这条一公里多的大街上,有多家饭馆。“上簋街,吃麻小”成为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江苏盱眙,是靠吃小龙虾吃出来的中国百强县。“盱眙国际龙虾节”万人同吃小龙虾的活动已经成为盱眙城市一道壮观的风景线和城市名片。湖北一所高校更是机智,专门开设了小龙虾专业,培养小龙虾产业技能型人才。
七、小龙虾经济如何转型升级?
相比美国,我们更忠于吃。美国人很精明。影响一代人,形成一种文化现象的《阿甘正传》原本不被各大品牌看好,开始根本没有广告赞助,但是派拉蒙却异想天开地想出了一个品牌BubbaGump,一个虾店的品牌名字,当然品牌在电影中出现名字是最低级的植入。《阿甘正传》巧妙的找到一个角色Bubba,他是一个不爱战争,梦想战争结束后拥有一艘自己的捞虾船的小兵,也是阿甘的好基友。他每天给阿甘说自己的梦想,并且不断的重复开着虾船捞虾,然后各种烹饪虾的方法,其实却是在植入BubbaGump的菜单。通过广告塑造人物,人物角色植入广告,天衣无缝。电影《阿甘正传》的主题餐厅就是这么来的。再看《功夫熊猫》。熊猫是中国的,但熊猫的版权却是美国的。美国人把我们的熊猫拿回去重新包装,再拿出来卖,他们打造的《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票房超过了15亿。
于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吃出更多的附加值来。我曾发起过一个提议,把中国的大熊猫请回来。熊猫虽然是中国的,但是被我们送到了世界各地。我们完全可以召回我们在全球的大熊猫,成立一个熊猫市,建全世界的熊猫馆。所有其他国家想要熊猫必须到中国来。那大家就不去迪士尼了,因为真的熊猫比迪士尼更有吸引力。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和发展自己IP,做更多属于自己的品牌和文化,借此发掘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ts/11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