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段时间结束的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选中,由B站制作并推出的记录片《小小少年》斩获最佳系列纪录片奖项。
“在近距离探寻孩子们的奇趣生活和喷薄热情后,我们惊叹,即使生活境况复杂多样,孩子们仍然拥有顽强的精神和力量。”这是组委会写给纪录片《小小少年》的获奖词。
我把它推荐给大家,在全员内卷,全民鸡娃的时代,这部纪录片应该会带给你更多反向思考。
▲《小小少年》
《小小少年》豆瓣评分9.1分。
导演孙超,多年来
他放弃了省重点,放弃了清华单招的机会,选择成为一个职业电竞选手。
国豪的决定让父亲整晚睡不着,甚至到了要找心理医生的地步。
十年来,他为国豪的乒乓梦倾尽所有。心血被儿子的改变一朝付东流,信念也就随之崩塌了。
想必身为父母,你也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这位父亲的失望和焦虑。
但不同的是,经过了半年的挣扎,国豪的父亲选择慢慢接纳孩子的选择和变化。
在国豪的队伍一起对战IG时,一向嘴硬的父亲悄悄带着国豪的队服来到了基地。
他不懂电竞,甚至也不理解电竞,但仍然在台下目不转睛地看完了整场比赛,没错过任何一秒,就如同当年他看儿子在乒乓球赛场拼杀一样专注。
在父亲Buff的加持下,国豪拿下了比赛,父亲则在台下偷偷泪目。
比赛结束后,父亲还叮嘱国豪,“以后记得比赛前洗个头,这个很重要。”
颁奖时,这对父子呈现了整部纪录片最为经典的留白式对话——
国豪羞赧地说:“今天打得还可以吧,多放点心。”
父亲则傲娇地小声嘀咕:“还得加油啊……”
其实,看儿子全身心比赛的那一刻,父亲似乎也释然了,也成长了。
打什么比赛不重要,曾经的荣誉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第六集里。
第六集的王烁然是一个将音乐视作生命的钢琴小王子。
生活里的毛毛虫在他的眼里都显得可爱,除了爸爸……
在王烁然的日记里,爸爸是一只情绪不定的金毛犬,只要一走过去看看他粗心的数学题,必将晴转阴。
有一次,老师给烁然父亲打电话,说烁然在学校里说脏话。
父亲仿佛是被点燃的炸弹,对烁然大声斥责起来,吓得烁然站在角落直哆嗦。
父亲后来自己都说,估计自己当时的声音整个楼道都能听到,以至于他在很长时间脑子里都是这个画面。可自己当时在气头上,怎么也压不住。
这是这位父亲长久以来的一种“习惯”,好像很难改变,直到烁然带着其他喜欢音乐的同学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后。
有一次,烁然排练原创歌曲《哪一颗星星属于我》。父亲为了让歌曲表达地更好,希望烁然将爵士乐融入歌曲中。
但在察觉到孩子的抵触情绪时,他又说:“摇滚的也可以,哪个好听要哪个,不是必须按照爸爸的来。”
烁然走后,父亲开始反思,自己不应该干预太多。
然而,乐队的存在占据了烁然的许多精力,要升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烁然需要大量地练习钢琴,导致了学业和爱好发生了冲撞。
父亲的内心很挣扎。一方面,想让烁然打好古典音乐的底子,另一方面,又怕烁然失去童年简单玩音乐的快乐。
最终,他还是相信,让孩子保持现状,做自己就好了。
在烁然成长的过程中,这位父亲也在学着和孩子相处,共同成长。
03
《小小少年》并不是在夸张这些孩子的天赋,也没有要把他们打造得“异于常人”。
用导演孙超的话来说:“所谓一鸣惊人的天才相,并未出现在他们身上。”
但是,看每一集我都被孩子们的真挚、热爱、坚持所打动,同时,这些孩子的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让我感触良多,开始反思自己,甚至捡起了自己放弃多年的兴趣。就像纪录片导演孙超的导演手记写到的那样:
对于我们来说,能认识这些了不起的孩子,把他们奇妙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是最最幸运的事。
孩子们的故事也给我们摄制组小伙伴的生活带来了小小改变,机器人分集的剪辑老师彻底爱上了FRC,前不久还和我讨论了最新的比赛;
摄影助理也喜欢上了虫子,给自己6岁的儿子找来蝶蛹和螳螂;
赛车分集的剪辑老师最绝,直接因为怡娜喜欢上了摩托车,上周刚买了人生第一辆摩托车,化身机车少女;
我因为受到烁然的感染,捡回了丧失多年的钢琴技能,又重新开始学钢琴……
这不是一种“伤仲永”式的启发,而是分明地告诉大家:“风筝飞多高,因为下面有人蹒跚奔跑”。
对孩子而言,不能被所谓的天赋捆绑,更无需兑现自己的天赋。你只要沿着自然的轨迹,该支持时支持,该放手时放手,孩子们总能找到自己未来的蓬勃之路。父母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成长。
教育,如果只有的疲累,却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人生,才是一种真正的错失。
内卷
就像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所说:
我们毕生的任务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热爱世界,热爱万物,热爱众生。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寻找到一个自己内心喜欢又有时代价值的事情。
我是青榄君,一个教育行业工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ts/12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