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有一种仪式感
文/孙树恒
傍晚天空的光亮
树梢上歇脚的鸟
城市二月的风尘
街道流动的人群,永恒并不遥远
我赞美生机勃勃的春天,一切成长的事物
盛装打扮的父母,盛装打扮的孩子
十二岁的盛典,就在亲朋好友满怀的疼爱中,盛大开场
长辈们套面圈,小朋友送礼物,一种庄严的仪式感
站在宴会厅,站在人群里,十二岁的小公主飞离父母的怀抱
就像小鸟飞离树梢,一刹的舒展,那由儿童成长为少年的战栗,
生命中的极致之美,只要足够注视,生命的气息是浓烈的
时间不会停止,面前流逝,生命永动的波涛一直前行
父母张开的双臂,让孩子自由,向着蓝天,大海,草原去飞
在热爱的目光中,每一秒都与这一秒一样,鲜花和掌声
虚幻的美丽,城市里没有带刺的荆棘,却有冰冷的钢筋水泥
城市里没有有毒的五彩蘑菇,却有垃圾食品,迎面来狂暴的沙尘暴,黑暗的污水
体内流淌的各种饥饿,无数辨不清的标签,无数辨不明的真理,
亲人的期待,朋友的问询,孩子拨开的明天比父母拨开的明天艰难的多
伤痕和沟壑,迷茫,弥合,在人群的缝隙里,趟开的道路,似成吉思汗大街几次翻修
如如意河,人工的秀丽
有时必须站住,为别人让路,在无止境的高峰期
被夹在拥挤的、气味浓烈的人群中间
我知道,有孩子在,有传承,便是永恒
父母的忙碌,父母的病痛,父母的遗憾,父母的爱,所错失和渴望的
亲吻,眼神,那些伤害,熬过的长夜,像一个个幻影
是血脉之间的一种厚重,那些守望的时光和守候的日子
一个叫“幸福”的幽灵总在生命的波涛里跳跃,没有抵达不了的任何地方
没有离不开的怀抱,即使在亲密的肌肤紧贴中,
孩子的双手越来越遥远,中间隔着无数误解,无数忧虑
以多快的速度奔向未来,以多快的速度远离父母
就像经历多少痛苦,衰老,贫乏,与愚昧一样
尽管环游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想出去看看
依然只是站在原地,那就是一个近在眼前的远方
坚守,或许是另一种成长呢
即使站在不愿站立的地方,是不是,换一个位置在眺望啊
只要是站在过去与未来的路口,自己的梦想成真
父母握住的,早已不是稚嫩的手
渴望永远拉住的手,承载着全部的生命
是一种爱,一路陪伴的芳香,一首老歌,抓住的欲望不会退潮
更像一种姿势,一种阵痛,一道背影,一抹泪水,父母永远不会缺席
闪电和暴雨,一生中最大的错失
寂寞,也是音乐;孤独,不是空白,而今遥望都是爱的传奇
父母的情怀,从不卑微,多像上帝,站在绝望的尽头,也不想让孩子的青春失火
是此生虚幻的全部希冀,也是唯一那道天空的光
今夜这场模仿成人的庆典,一种记忆一生的仪式感,并以此证明
烙在人生道路上,都有一个庄严的说辞,感恩和认知
正如一朵花蕾或一棵小草,摇曳生姿,惊艳于泥土和风雨中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供职阳光财险内蒙古分公司,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家学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ts/1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