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小王子 >> 小王子图书 >> 正文 >> 正文

扁鹊三兄弟故事之我见,它讲的不是医人,而

来源:小王子 时间:2024/12/2
刘军连的号怎么挂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67002676065662&wfr=spider&for=pc
扁鹊,相传是春秋朝代的神医,据专家考证,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之所以被称为“扁鹊”,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喜鹊是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象征着喜事临头。扁鹊治病救人,所到之处,都给当地百姓带来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而有关扁鹊医术高明的记载流传最广的莫过于选入初中教材的小故事“扁鹊见蔡恒公”。而另一个与扁鹊有关的小故事就不是讲其“医术高明”那么简单了。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这个故事,应该近乎庄子的寓言故事的风格。这个故事应该是虚构的,自然两个哥哥也这虚构的。这样的构思在古代文学中是非常见的,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客,甚至李清照《如梦令》中的侍女、欧阳修《秋风赋》中的童子无不带有虚构的色彩,这些“子虚乌有”式的人物形象的设置都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这个故事中大哥和二哥的医术远远超出扁鹊,已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了,比庄子笔下善解牛的那个庖丁还要神乎其神,简直“非人”也!仅仅就这一点来说,这个故事所论,意已不在谈医术了。另外,这个故事载于《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综合故事本身与出处来看,明显带着谈治国之道的意味。那么其所及又是怎样的治国之道呢?是儒家还是道家呢?愚认为是道家治国之道,理由如下:首先,《鹖冠子》是先秦道家著作,其说大抵本于黄老而杂以刑名。其次,这个故事本身所论治国之境界,已远远高于儒家“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的境界了,是合于老子的思想的。“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第十七章》)(译文: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扁鹊三兄弟之中的大哥,“上医治未病”,也就是老子笔下最高境界的统治者,他“无为”而又“无不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老子·第五十七章》)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上轨道;我不“搅扰”,人民就自然富足。“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四十八章》)作为统治者,如果不妄为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了。治理国家要常清静以无扰攘之事(为原则),如果扰攘之事太多,就不能治理好国家了。而扁鹊的医术呢?则是在患者病入膏肓之时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做的都是大手术。而扁鹊的医术隐喻的则是季世忠臣的形象,如文天祥一类的人。而这样的境界,又是道家所蔑视的。老子有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第十八章》)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不出忠臣孝子;只有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才需要提倡孝和忠。由此观之,出现忠臣了,就是国家处在昏乱之时,这肯定不是统治者所乐见的。以上所论,仅一家之言而已,若能有抛砖引玉之功,则大喜过望矣!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ts/132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