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V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后V音乐小组"社团顾问——音乐小王子阿玮的介绍,透过他的分享,了解更多!Characterintroduction后V社团人物介绍我出生在音乐世家我叫陈敬玮,来自马来西亚,是一个自由音乐人。我喜欢影视音乐,现在工作大部分也是制作影视音乐,所负责的就是为一部电影,根据其主题为它量身定制音乐,在画面的哪一个剧情应该配上什么情绪的音乐,换个说法就是我如何在音乐的部分设计一场戏带出来什么样的体验。说说我的音乐的经历,小时候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峇株巴辖。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这里是我的音乐起源地,在这里我接触了各类不同风格的音乐,并对各种乐器进行探索和学习,不夸张的说,我天天与音乐在一起,各种乐器就是我的玩具~你或许会好奇我怎么会天天与音乐相伴呢~这就得介绍一下我的家庭。↑全家福→我的家乡我一家人都是音乐领域的专家!老爸当时是马来西亚YAMAHA音乐学院的总代理,学院遍布全国,他还是个男高音;妈妈则是毕业于维也纳及日本竖琴专业的老师,她教竖琴与钢琴;大哥当时是个电子琴达人,在小时候我的认知就是大哥去参加比赛不用等结果——因为他一定是第一……他现在是流行于音乐圈的编曲大师;二哥也是编曲制作;三哥在我小时候是我的音乐伙伴,一起表演竖琴,现在是马来国家交响乐团的竖琴手……这么说完应该不难了解我为何能天天有音乐相伴了吧~陈家音乐四杰我与古典音乐由于从小生活在这个音乐世家的环境中,我小时候就对各种音乐类型有所认识——爵士、古典交响乐、摇滚等等,并且当时还学钢琴、小提琴、电子萨克斯以及竖琴!竖琴是我童年最亲近的伙伴,因为当时家里的学院组织了一个大约8人左右的竖琴团,在东南亚地区巡演,我和我三哥就是主力团员。当时的演奏编排,复杂或者重要的部分都是由哥哥负责,而我一直就负责相对简单的部分。我记得当时心里觉得不平衡,心想我也可以啊……因此在某一次演出,我就即兴发挥了一下,但后果就是回家挨老爸打~这使我在创意这方面造成了阴影~长大后我才知道,原来古典乐重在原作者写的精髓,如何把当时作者在曲子里的故事表达出来,才是其意义。这就是为什么在你去听现场交响乐、进门前10分钟,门口会准备今天演奏的曲目以及内容册子,供听众先了解,不然当你进去听的时候,你没法了解今天的主题是在表达什么~所以先不说即兴发挥,就是一个音没跟对都是一个很不专业的事~这段经历让我有了古典乐的底子,而且也懂的“尊重”原著!另外,童年因为大哥二哥对爵士乐、电子琴很是热爱,所以我也同时对爵士乐有了了解。还有就是迪斯尼的音乐~我童年期间看很多很多迪斯尼动画,深深被动画里的音乐影响。早期迪斯尼动画都以交响乐演奏居多,动画中的每一个动作声音几乎都以交响乐来完成,这在我的作曲编曲风格上种下了重要的元素。与我而言,那些音乐很生动、温暖、感人、阳光、体验深刻,这也是为什么在我的作曲编曲风格上,总能带出丝丝暖意与柔软~比如我教练年会写的《教练之歌》,我很喜欢透过音乐来传达温柔的力量与坚定~我与摇滚音乐枪炮玫瑰邦乔维后来长大了,大概15岁左右,觉得古典乐好无聊,开始想玩点不同的,或者说不想按规矩来,想更自由地发挥~就开始自学吉他,刚开始学没多久,就来了个旅行,到澳洲找我表哥玩,当时他喜爱听摇滚乐(枪炮与玫瑰Gunsroses),并向我介绍这乐队的特性。他家里还有电吉他,他向我展示并与我分享他喜欢的曲目,而正巧表姐表妹也爱听摇滚,不过他们那种属于流行摇滚(Bonjovi邦乔维)。这两者的区分就是在一些鼓点节奏、合弦上的不同。简单地说,你可以以“躁”的程度来区分!摇滚乐整个曲风通常比较“躁”、低音更多、歌词走向更大胆;而流行摇滚,整体比较“轻”、不那么“躁”、旋律更易上口。但不是完全都这样,也有例外的~所以那个时候我听他们对于各自喜爱的曲风的各种说法评论,让我对摇滚乐也开始熟悉起来。回国后开始自己组建乐队,不过没想象的顺利,中学毕业后伙伴们各自开始找工作,没什么时间再组织乐队排练,那时也正值我的青春叛逆期,没正经做什么工作,要么网吧打游戏、要么跟几个朋友泡酒吧,天天“咚次嗒次”的舞曲相伴~晚出早归(早晨才回家)……这样持续了快一年的时间,这些“咚次嗒次”的节奏天天在耳边萦绕,也因此在我心里种下了舞曲的种子……我与舞曲舞曲风格种类繁多,house、techno、trance、drumbass、hip-hop等等,到了后期,还有dubstep。甚至前几年韩风流行的舞曲,比如“superjunior”、“少女时代”~舞曲风格区分在于音色、还有节奏,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特定的节奏型旋律,还有鼓的音色区别~我对舞曲更多体验是一种宣泄,那种重低音炮,仿佛就是要将内在掩藏的能量激发,使其往外涌动,从而以各种舞蹈的形式展现,所以你会发现,舞曲带出来的舞蹈,那种力量感通常比较有力与强硬~经历了种种音乐类型后,我开始学习编曲!TIPS编曲:就是作曲者经由简单的钢琴或吉他伴奏写出来旋律后,交给编曲人,经由制作人或音乐总监的定向后,由编曲人把整首曲子所需的节奏、乐器想法(架子鼓、钢琴、吉他、贝斯、弦乐等等)完整铺上、设计编排出整个曲子的起伏转折~在我编曲的这个阶段,我得以把以前所有认识的歌曲风格类型统统展现,但时间长了渐渐的发现,流行歌曲有个模板,无论什么类型都大致得按照模板进行。对于当时喜欢自由发挥的我而言,这是枷锁啊~~不过编曲让我领悟到一件事,一首歌曲的诞生,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一个人的起心动念,经由声音记录下来,再借由一个统筹(音乐总监、制作人)为其规划安排制作,然后给到我这个设计师(编曲人)去把整个内容丰富,最后给到一个美化师(缩混/混录师)把你的每个乐器声音做出品质、并且精细化、就像“美图秀秀”~因而才能把一个“念”完整饱满的“表达”呈现出来~我与影视音乐随着时间慢慢长了,我开始觉得,这样做似乎做不出我想要的属于我自己的作品,我开始感觉无趣。后来有个契机,我开始接触到影视音乐(统称:配乐、背景音乐),我一接触便爱上了它,在我心里这个太好玩了!由于早年特别喜欢各种电影里的配乐,经常购买各种电影原声带,我痴迷于那些可以精准表达每个情绪的旋律,丝丝入心,似乎这些音符会渗透到我的血液中,慢慢的在我的身体中流淌……尤其是我特别崇拜的大师——“久石让”,他是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最佳搭档~当时看了宫崎骏的其中一个作品《千与千寻》,我完全被里面的音乐吸引住,那种新奇创意、合弦走向,无需歌词,纯音乐带出的体验,让我赞叹不已!使我在为电视剧、电影做配乐的时候,都会参考他的作品来做!从只是做配乐,如早期刚开始的(《金大班》、《女人花》等等……)到年,有一个机会,因与一位导演投缘,得以全权接手一部电视剧《囧人的幸福生活》,由我担任音乐总监。这是我一直向往的!因为我终于可以完全以我想玩的方向进行创作!于是我开始为其作曲、自己编曲,配乐方向自由发挥,在做完整部剧后,我仿佛终于触摸到了自己一直想要方向,决心往影视剧音乐方向发展……一直来到了现在!在工作中,我在准备为一个场景开始写配乐时,我需要先读懂,这段戏想表达的是什么,导演想展现突出的部分是什么,演员演技表情上如何配合,我怎样可以透过旋律把观众带入到每个细节,去感同身受于剧中人的情绪与情感。各种体验的拿捏,轻轻的一个钢琴音都可以让你眼泪流下来……音乐~在一个影视剧里就像你的体验之弦、它的一个波动、足以带动着你的情绪~当意识到这些,我开始有一个问题、为何这样的音乐会让我流泪?为何能牵动我悲伤的情绪?那份感动如何产生?这些让我相当好奇、借此我开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ts/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