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小王子 >> 小王子图书 >> 正文 >> 正文

漫谈稻渔综合种养日渐火爆,哪些模式能

来源:小王子 时间:2020/1/24

近年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发展,在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稻渔综合种养沟坑面积过大、种养环境不达标、稻米产量偏低、种养模式单一的情况。

那么在稻渔综合种养中,我们该注意些什么?除了很多人选择的稻虾种养,还有哪些模式可以参考呢?今天的《农经漫谈》,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就和您聊聊这个话题。

我国有着悠久的稻田养鱼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记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概念非常好理解,就是指根据水稻生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河蟹、河虾、河鱼等生活特点设计出的一种高效立体种养方式。这个种养模式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以及“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产业扶贫、实现产业富民、加快农(渔)业转型升级”等显着的特征。

近年来,山东、安徽、广西、江西、浙江、湖北、吉林等地都已出台《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助力更多农户“绿色”增收。应该说,经过实践,稻渔综合种养串联起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已经逐步形成了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但是,在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稻渔综合种养沟坑面积过大、种养模式单一等问题。

那么,在稻渔综合种养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一是目前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势头猛,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做好科学规划,引导产业有序发展;二是要延长产业链,与休闲、加工、旅游融合发展;三是稻渔综合种养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但是发展潜力巨大,应该多争取一下政策上的支持;四是要加强大米和水产品的品牌打造,实现稻鱼综合种养产品优质优价。

至于稻渔种养模式单一的问题,当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呈现出从单纯“稻鱼共生”向稻、鱼、虾、蟹、贝、龟鳖、蛙等共生和轮作的多种模式发展的趋势,我觉得有些地方就已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比如广西,创新发展起来三江“一季稻+再生稻+鱼”模式,这一模式就是利用一季稻收获后培植再生稻,稻田中继续放养鱼类的一种生产方式;还有灌阳“稻+鱼鳅龟鳖黄鳝等品种混养”模式等等。

江苏的经验也值得尝试一下,那就是稻田里养鹅。据当地的养殖户介绍,可别小看鹅的作用,它们在围沟里可相当于小型的增氧机,能够增加水里的溶氧度,帮助围沟里养殖的各类水产品获得更为充足的氧气。

应该说,稻渔综合种养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不用农药、化肥。在这种模式下,鱼、虾、蟹为水稻除草、除虫、松土,水稻为鱼提供生长的饲料,可以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既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可提高水稻品质。据相关数据统计,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减少90%、50%以上。同时,通过建立稻渔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稻米的品质也得到提高。一方面是生态大米的好口碑,另一方面是目前鱼、虾、蟹市场需求旺盛,真正实现了稻渔共生、增值增收,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的局面。

但也要注意,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过程中,还是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瞄准市场,把生态良好、生产发展、产品优质、产业融合作为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的主攻方向,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我想,未来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将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白癜风需要做手术吗
怎样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ts/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