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聊聊我的编程学习经历吧。
大学的时候,C语言是一门必选课,上机做编程实验,班里很多人就开始联机玩游戏,而我在默默码代码,大概从那时候起我就喜欢上了编程。
大学的时候买不起笔记本,所以经常就往电子阅览室钻,我是从不打游戏的,上网可能找两部想看的电影下载着,然后就开始研究编程。
C语言学完了,我就想编写个有界面的程序,但是C是偏向底层硬件编程的,学完了只能编写黑框框的控制台程序。那该学什么呢?C++便进入了我的视野。
C++和C很接近,而微软有一套MFC的框架就是用C++开发桌面程序的,所以从图书馆借来书就开始学习C++。看一段时间的书,然后上机写写代码。一开始电子阅览室的电脑是没有开发环境的,所以每次上机我都要装一下编程的开发软件,后来找了个绿色版的VC++6.0放在U盘里,算是提高了点部署开发环境的时间。
我不是那种学习东西很快的人,所以于我而言大学的课业负担就比我想象的多,平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主要课程的学习上,课余时间抽空看看编程的书,然后上机写写代码,但是看书是一回事写代码又是另一回事,很多时候遇到Bug或者想实现个什么效果的时候都要花上很多时间解决,大半年时间才勉强上手。
靠着这点手艺,开始混进了大佬的圈子,参与了一系列竞赛。在一个以自动化和机械为主的学院里,我一个纯玩软件的应该算是一个另类。
转眼之间,大学毕业了,研究生开始跟老师做项目,第一年也是用C++,一个项目里是做了OPC协议通信,一个是机器人软件里做了点STL格式模型的分析。第二年就被安排到新加坡做交流,也是写代码,这次换成了C#。
接触了C#之后就发现,写桌面程序还是C#效率高,C++里要写个十几行的代码,C#两三行就解决了,而且再也不用花精力管理内存啦。而界面框架从C++的MFC转到了C#的Winform,除了语言方面的差异,两者都是拖拖控件的那种,界面普遍很丑。于是,前两年转到了WPF。虽然WPF已经被微软抛弃了多年,但是它依然是桌面软件开发比较高效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最后说到为啥想到这些,因为最近开始学Angular,Angular和WPF一样都是学习曲线比较陡的那种,但是如果能完整掌握下来,都是在相应领域里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接触Angular就发现:「咦,这个不是WPF里的某某吗」,类似的,最近也学了很多其他的建模软件,比如:SketchUp和C4D,因为本科系统学过机械制图,学过SolidWorks,这些也就会很快上手。
这种感受很多已经学过的东西在另外一种语言或软件里,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真的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体验。这或许就是一种学习的乐趣吧。
-07-02
只要事物之间发生关联与互动,就可能出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情况,此时如果再单纯以机械论的观念从其中一个事物中找原因无异于缘木求鱼。
由此想到的一个未必恰当的例子是解剖人体找经络,这就有点类似关了机去拆解主机找软件,自然没有结果。个人理解,经络应该更多算是一种生命体现出来的状态。
-07-05
大概在成长的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些东西成为一个人的信条,现在还记得的大概有,初中时候的「保持好奇心」,高中时候的「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大学时候的「不要追求完美」,以及现在的「积累」。
-07-07
周末折腾了一下老本行:建模,不过不是用SolidWorks画机械图,这次是Revit+SweetHome建模,C4D渲染,做了个房屋模型+风管的旋转展示动画,20秒,渲染花了好几个小时,导出来的avi格式的原始视频4GB,转成mp4格式一压缩才4MB。。。-07-10翻了翻看一看里很多女生点赞的文章,太多是打着解放女性旗号的中华田园犬女权主义爽文,判断方法很简单,一个是是不是不顾性别差异,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一个是你把她换成他,去掉一些性别因素,男生看着是不是也会很爽。永远别高估了自媒体的价值判断,迎合阅读者的趣味,获得高阅读量才是唯一的追求。
也许我们并不知道平等融洽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我们只是向往权力,渴望掌控一切。
-07-15小明吃了一包方便面,然后小明出门被车撞死了,因此千万不要吃方便面。-07-18
小学时候,我打乒乓球的风格就是「刚柔并济」,时而猛抽,时而近到紧贴球网打到对方那边。长大了,依然是喜欢找「平衡」。今天的体验就是,对方用词极端,我就喜欢挑刺。
-07-21
小摊上淘的一个金属拼接玩具,下午一边追剧一边拼出来了。
-07-25
最近把从大学开始积累的软件做了个整理,几十个GB,断舍离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十一月份的小王子日志
十二月份的小王子日志
一月份的小王子日志
二月份的小王子日志
三月份的小王子日志
四月份的小王子日志
五月份的小王子日志
六月份的小王子日志
v小王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ts/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