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是小说《深夜小狗离奇事件》的主人公,年满15岁,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自闭症的一种)。他不懂社交规则,沟通时只能听懂字面意思,行为刻板、固执。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数学神童。
1
故事以一只小狗的离奇死亡开始。
克里斯托弗(阿弗)在夜晚的草坪上,看到一只被铁叉刺死的小狗。阿弗抱着小狗,找到小狗主人希尔斯女士,却由于交流障碍,差点被误认为凶手。
父亲警告阿弗,不要多管闲事,不许再过问小狗的事。阿弗却瞒着父亲,开始调查小狗的死亡原因,还打算把调查过程写成“侦探小说”。
一天,父亲偶然看到阿弗的“侦探小说”。得知阿弗在暗中调查后,父亲大发雷霆,把书稿藏了起来。
话剧版《深夜小狗离奇事件》剧照
过了几天,阿弗想找回书稿,却意外发现母亲写给自己的信。这些信件被父亲私藏起来,阿弗从没看过。
父亲曾告诉阿弗,母亲是因心脏病去世的。根据信件日期判断,母亲还在世,这让阿弗抓狂。
父亲知道阿弗看了信之后,道出了真相:母亲并没去世,而是和他离婚之后去了伦敦。
父亲还告诉阿弗,那只狗是他刺死的。
母亲离开后,邻居希尔斯女士经常来阿弗家,帮助父子俩做些家务。逐渐地,父亲和希尔斯之间有了感情。
小狗死亡的那天晚上,父亲本来是去希尔斯家和她商量重新组建家庭的事,但二人因想法不一致而大吵起来。希尔斯把父亲赶出家门。那只小狗追着父亲咬。父亲踢了它,它反而咬得更凶狠。满腔怒火的父亲,就用铁叉刺死了小狗。
话剧版《深夜小狗离奇事件》剧照
父亲刺死小狗一事,让阿弗感到恐怖。阿弗以简单刻板的逻辑认定:父亲既然刺死了小狗,就有可能杀害自己。阿弗决定离开父亲,从所在的斯温顿小镇出发,去伦敦找母亲。
阿弗离家出走后,父亲万分焦急,从警察那里得知阿弗的下落后,立即赶往了伦敦……
故事的结局,母亲和阿弗回到斯温顿。阿弗参加了“普通教育高级证书考试”,取得了最好的成绩。这意味着,他朝着上大学的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父亲真诚地向阿弗道歉,并送给他一只小狗。父子俩紧张的关系终于缓和了。
至此,由一只小狗死亡引发的波折,以另一只小狗的到来画上句号。
2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出版于年,曾登上过英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作者马克·哈登毕业于牛津大学,还取得爱丁堡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是,主人公缺失社会认知能力,属于“特殊人群”。阿弗有很多常人难以理解的习惯和行为。
比如,不喜欢黄褐色的事物,不跟人说话,不喜欢被人碰,害怕看到很多人,生气时尖叫和砸东西,不理解礼貌的意义……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作者马克·哈登
其实,阿弗也有善良正直的一面:
比如,阿弗一开始决定调查杀死小狗的凶手,是因为“狗主人是自己的朋友”;
他还养了一只宠物鼠,在去伦敦的途中,为了救宠物鼠,跳到地铁轨道上,差点丧命;
当父亲说“克里斯托弗,我爱你,你明白吗?”这时,阿弗回想了父亲对自己的帮助、为自己做饭等事实,以“逻辑的方式”证明父亲是爱他的。
从这些情节可以看出,阿弗在爱与回馈、互助与信任等方面的觉悟,并不比常人低。
3
现实中,我们或许见到过这样的小孩:他们有时会失控,胡言乱语,满地打滚,大声尖叫……这些行为让人匪夷所思,且很多人会厌恶。
假如这些行为是某种精神疾病引起的,人们应该试着去理解而不是厌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JohnKihlstrom认为,这本书以一个不能理解他人想法的儿童的视角写成,揭示了社会认知学的本质。他将这本书作为社会认知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
有人把这本书与文学名著《小王子》、《麦田里的守望者》相媲美,认为它们都极度细腻地描述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也让成年人通过阅读,观照自己年少的初心和梦想。
来源:七一网七一客户端
作者:刘桂池
编辑:陈一豪唐浚中
你“在看”我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yl/1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