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藩八岁时所拍上海街头
他曾是富二代,父亲是纺织工厂的老板。
他也是著名情色片导演。拍过的三级片有《初哥初女初夜情》《三度诱惑》《我为卿狂》等等,(瞧瞧这些名字,估计有些老司机看过。)他也是70年代唯一一个将情色片拍出文艺片美感的情色片导演。
但,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就是摄影师,被公认为是“东方的布列松”。
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混搭,多种身份集于一身。
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很多西方和日本的著名摄影师,今天第一次介绍一个华人摄影师。
这个人就是——何藩。
何藩
.8.8-.6.19
华人摄影师、导演、演员
青年何藩
年8月8日,何藩出生于上海。一家住在虹口的“码头公寓”里。49年后,他即随家人移居香港。13岁那年,父亲送了他一台柯达布朗尼相机,他由此接触摄影。他一开始拍摄时面对的就是街头。他在上海街巷拍下的《上海的雨天》《上海外滩》,在中学取得了甲级奖项。
青少年时代是何藩最为高产的时期。二十九岁之前,他已经拍完了一生中的绝大部分照片。
移民香港之后,他拍下了大量作品,记录下香港五六十年代生活的街头那些普通市民的生活场景,为这个城市和那个时代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影像。
在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何藩在很多世界摄影比赛中得到超过二百八十个奖项。从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五年,连续赢得八届由美国摄影学会所举办之世界摄影十杰的荣衔。他的摄影作品与朗静山亦不相伯仲。年,他又以新派摄影手法打破成规获十杰冠军。
他最初的志向是成为一个作家,其后却进入影坛,又曾试图做中国的费里尼,结果,阴差阳错地成了一代著名情色片导演。
最初,他是以演员身份入行的。
年轻时的何藩就是一个典型的翩翩佳公子的形象,按粤语的说法就是靓仔。
光影中的东方美学
何藩对于光影的变化非常敏感,无师自通,是自带天赋的天才摄影师。虽然捕捉的是自然光影,却因其构图和光影的选择而自带一种戏剧性。同时,也因其表现出的东方美学风格而自成一派。构图精妙,形式感极强。部分作品的光影分割和留白还有东方意蕴的空灵之感。
据说为了拍摄完美的作品,何藩总是一连数日在同一地点守候,只为等待适合的光线,以及人物出现在最佳位置的瞬间,便按下快门,一气呵成。由于常在中环街市拍摄,他摸清了那里楼梯最佳光线的时间,总在下午3时45分至4时去中环拍摄。
何藩说:“我非常尊敬CartierBresson及其‘决定时刻’理论。‘决定时刻’这理论不独在摄影艺术上非常重要,也令摄影在云云艺术中得到极高的位置。因为虽然我不是一个画家,但小时曾经习画的我觉得绘画是没有‘决定时刻’的。而摄影则不同,每一次按下快门掣时,无论成功与否,都是‘决定时刻’!”
香港昨日
他的拍摄对象就是那些劳苦百姓、孩子、穷街陋巷。他自己对此的解释是:我对中下层的穷苦大众,弱势群体,有着比较特别的关怀。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直觉。我很喜欢小人物身上那种咬紧牙关,力争上游的草根精神,所以我很多照片都在记录着他们。
《念香港人的旧》里面的很多作品是之前没有曝光过的,跟他过去以光影构图著称的风格略有不同,更为自然、生动。
何藩晚年到了美国,他做的主要工作就是重新整理、编辑早年拍下的这些影像,以叠加、并置等等艺术手法,让它们焕发出更加新鲜和深刻的意义。
影像的力量来自记忆。记忆也可经由影像而还魂。
何藩和香港因其拍摄的映像而难以分割,个人生活之印记与一座城市的昨日之记忆在这里融为一体。时代远去,烟尘滚滚,看似模糊,偶有清晰。
昨日不可追,明日尤可待。
潘朵拉Pandora专栏
[光影]
艺术家的秘密生活——电影世界的大师们(一)
灵魂绞肉机——电影世界的大师们(二)
疯狂和理性——电影世界的大师们(三)
麻烦缠身的人——电影世界的大师们(四)
性、死亡、黑暗之心——席勒+波洛客(五)
黑暗之中执着光明——戈雅+透纳(六)
[人物]
被疾病与狂热穿透的人生
弗里达
梵高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一枚收割男性天才的女文青
莎乐美
雷诺阿|艺术,不需要解释
亨利·卢梭|奇幻森林的孩童
莫兰迪|赋予平凡事物以永恒的外观
保罗·高更|月亮和六便士
安迪·沃霍尔|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
遥望——安德鲁·怀斯的远方
马塞尔·杜尚|游戏的艺术
盗梦空间——埃舍尔的世界
禁忌的肉身——卢西恩·佛洛伊德
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决定性瞬间——布列松
有洛丽塔情结的大师——巴尔蒂斯
流浪者之歌——寇德卡
精通谋杀艺术的女人——阿加莎·克里斯蒂
对自然的热情——康斯太勃尔
追光者——莫奈
站在芭蕾舞女身后的德加
那个爱画水果的男人——塞尚
浮世的萤火——喜多川歌麿
颓废背后的真实——劳特累克
以梦为马——夏加尔的画梦人生
席勒作品中的爱、欲、死
盲人、愚人、凡人
勃鲁盖尔的俗世风情画
波点教母——草间弥生
歌川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图》
葛饰北斋的浮世千重浪
荒木经惟——女人是什么?
野兽派马蒂斯——我通过绘画寻找内心安宁
摄影的意义并不在于得到清晰的影像——森山大道
强力暴烈之美——细江英公
肉身的河流——常玉
冷抽象的另一端——康定斯基
[赏析]
远方来信的“美丽与哀愁
[杂论]
写给每个曾是孩子的大人们的治愈童话——《小王子》
被吐槽的周迅和“看不见”的中年
《江湖儿女》江湖再见——贾樟柯的电影世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代宗师“侠隐”
中国式审美符号拼贴的《影》
美、审美与创造者
因爱之名——永恒的雕像
靠抄袭和“话术”表演欺世盗名的艺术圈大腕
大艺术家画室里的秘密
那些大师调色板告诉我们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zz/1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