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是我阅读过比较多遍的一本书,在过去的那么多次阅读里,我看到的是小王子和玫瑰的“爱情”,小王子跟小狐狸的“驯养”。如今我跟女儿一起重读《小王子》,第一章的一段话前所未有的打动了我,让我觉得这本书也许我从来没有读过吧,为什么我的脑子里没有过这句话呢:
大人们自己什么都弄不懂,总要孩子们来给他们解释,真把小孩子们累得够呛。
奇怪,在过去的时光里,面对这样一本儿童文学,我从没有去考虑过孩子,不管是玫瑰,还是狐狸,亦或是小王子送给“我”的会笑的星星,在我的眼里都是爱情。如今再看,直到女儿说:我觉得每个小孩子都是小王子。我的心里震了一下,是了,每个不同的人,或者每个人不同的阶段,都可以看看《小王子》,毕竟大人们自己什么都弄不懂不是吗?
“我”独驾飞机,是想找识得我六岁画作的人,还是只是远离“通情达理”的自己?
也许六岁时那只消化大象的蟒蛇不再是帽子,也许《真实的故事》不是扔掉一二号作品,“我”就不会孤独地活着,只想又很难实现找到一个可以交谈的人。于是“我”孤立无援的活着,直到有一个声音出现,他在请求“我”画一只绵羊。
看看这像不像就是我们家长自己,童年都曾在心里画过一个想象的世界,最后走向真实的世界,再也不会画想象中的蟒蛇,所有的绵羊都有了具体的样子,殊不知孩子的绵羊可以装在箱子里,就像孩子可以一眼识得那只吞了大象的蟒蛇,他们的出现不就是把认同把想象还给了我们自己吗?
所以不要再去要求孩子“通情达理”,他们是小小星球上的“小王子”,也是送给我们笑的星星的人,用我们曾经的眼睛来看他们的绵羊吧,虽然我们第一次当家长,但我们都曾是孩子。
小王子的星球,是大人靠气派庄重的服装论证的行星,而他只想有个朋友
之所以讲到小王子星球的论证过程,无非是“大人们热衷数字”,对于孩子结交的朋友,大人们不会关心本质问题:“他的声音”“他最爱的游戏”“他喜不喜欢收集蝴蝶标本”,大人们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zz/1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