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鞑靼部落首领小王子率五万铁骑进犯明朝边境,恰逢明朝皇帝朱厚照巡访边境,在朱厚照的领导下,明军死死地拖住了小王子,随后大批大批的明军纷纷前来,此时双方人数均为五万人,随着朱厚照的一声令下,蜷缩在应州城的军队出城迎战,这场诡异的战争正式打响。明军在城外列好了阵,正好当天起了大雾,小王子便率军发起了偷袭,结果却遇上了全副武装的明军,双方开始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了下午,最后小王子下令撤军,这场战争也就此结束。这场战争的诡异之处在于明朝的官员在写《武宗实录》时,写下了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据此引发了学者的争论,现在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数据接近真实情况二,朱厚照的功绩被大大地低估了三,明军实际上败了本文会一一分析解说这三种说法。有人说,两军兵力差不多,且都布好阵了,所以小王子只是象征性地发起了几次试探,放了放箭,也只有少量的倒霉蛋被流箭射中,这是第一种说法的依据。这么说朱厚照在战斗结束后的那句“我亲自消灭一人”是谎话,但许多学者却不这么认为,毕竟在千军万马中皇帝还是十分显眼的,如果是吹牛逼,完全可以说杀了几十个,但朱厚照没有,那么他极有可能说的是实话,所以第一种说法可能性比较小。鉴于当时同朱厚照出行的文官不多,所以这件事在《明史》中的记录极为模糊,《明史》记载一边记载“(这场战争)自辰至酉,战百余合”,一边记载是“明军死亡五十二人,蒙古军死亡十六人。”“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我认为这种矛盾的记载可能是因为当时距离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御驾亲征被俘虏)不远,大臣们心怀恐惧的认为这种御驾亲征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所以极大地将战果压缩,这是第二种说法的依据,也是主流的观点。从数据上看(“明军死亡五十二人,蒙古军死亡十六人”)明军的损失更多,有的学者认为其实明军在应州之战中败了,写史官只是想通过这个记载维护皇帝的尊严,这个说法又与“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产生矛盾,但要知道小王子达延汗在应州大战同一年去世,蒙古在次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自然不能大举进攻大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历史总是那么扑朔迷离,你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单选
应州大捷的真相是什么?
数据接近真实情况朱厚照的功绩被大大的低估了明军实际上败了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hg/1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