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或小说,都算是生活缩影,写写文章,也是在诠释着自己的小世界。
我认为一个人的三观是会映射到人这一生的为人、处世、处事的。
怎么对待亲情、友情、爱情,或多或少跟人的价值观相关。
有一个正确的三观,这个人最起码的人生轨迹不会偏离太多。
你得相信人只要活得够久,见的怪人怪事就越会多。
当然,对任何事情的评价标准,跟三观是否相近有关。
工作之余我喜欢有情调的生活,养养花、喝喝茶、品品酒,三观相近的觉得有品位,三观不同的认为这是瞎折腾。
我喜欢自由简单的生活,可以不结婚、不生娃,三观相近的觉得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三观不同的则认为这是脑子有问题。
我们八零后这一代人,受传统家庭观念和新时代影响都有,一方面觉得身负光耀门楣的重担,一方面又想洒脱自由。
努力是因为梦想,迷茫是因为明天究竟在何方。
现在我这个年纪的人,有娃的努力养娃,父母开始年老体弱的,已经承担着赡养父母的义务了。
像我这样的,不养娃,也不养老。
于是,一边努力,一边迷茫。
年少无知的时候总想着无限可能,关于爱情:恋人未满,走了这一个,还有下一个。关于友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关于亲情:只要回头,他们都在。
谁曾想,有的人,一旦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些年,没有伸开双臂的拥抱,没有说出口的告别,都成了永远的遗憾。
我是这么的感性,总以为彼此爱着的人,永远都不会分开。
比起现实世界,在文字的世界里,我看懂了更多的故事,理解了更多的人。
文字的力量,是可以穿透人心的。
我有时候会迷醉在别人的文字里面,读懂里面的悲伤和无奈。
曾经有个人跟我分享他短文,他写道:走过人生的2/5,我只喝年以前的红酒,只爱21岁以前爱过的人,而你长得有点像她。
那晚,我为了长得有点像别人故事中的女主角而感伤着。
类似这样的文字,怎能不拨动人的心弦呢,而每个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故事。
今天是清明假期开始的第一天,睡到自然醒,没吃早餐就开始慵懒的靠坐在沙发上刷手机。
翻着朋友圈的点赞,一遍一遍反复看着昨晚吃完火锅回来的路上拍的视频,坐在副驾驶座上开着车窗,车子行驶在高架桥上,整个城市被星星点点的灯光点缀的很浪漫。
我认为我是个有点浪漫的人,在生活中常常觉得自己是个摄影小能手,给视频配的音乐也透着很合时宜的浪漫。
。。。。。。
接着在抖音里刷到《小王子》电影的片段,瞬间把我的泪腺激活了。
小王子曾经拥有过一支玫瑰,他觉得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玫瑰,是独一无二的。
当他来到另一个星球,他竟然发现了一大片玫瑰园,每一朵玫瑰都非常漂亮。
然后他非常的沮丧,为什么那么多年自己认为最特别的一朵花,其实在某一个地方,她却如此的平凡。
后来,小王子慢慢地回忆起每天给他的玫瑰浇水、每天听她的喜怒哀乐、每天分享彼此的故事,他才慢慢地明白,不是因为这朵花的特别能让小王子如此的喜欢,而是因为每天的浇花、倾诉、陪伴,因为她需要他,她才变得如此的特别。
我突然想起,多年前,妈妈质问我,为什么会喜欢那个男人?他看起来很普通。
我当时的回答是:他会做饭。
其实,会做饭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技能,可在这背后却有着嘘寒问暖,有着“粥可温”的期待。
可那时候的我,只会把犀利的眼神留给妈妈,用力甩门走进洗手间,把开水龙头开到最大,混着水声大声的哽咽。
。。。。。。
小王子又来到了另一个星球,他认识了孤独的狐狸,刚开始互无羁绊,后来小王子驯养了狐狸,他们便成了彼此独一无二的存在。
狐狸说,假如你四点来,那么我在三点钟就会感到幸福。
但因为小王子因要驯养他,每天都要在同样的时间来到狐狸身边,狐狸说,从这时候开始,他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兴奋了。
这有点像爱情,热恋期的时候,每天都在期待相见。当逐渐走入平淡期,你只要知道每天都会见到他,便不再会那么患得患失。
我起身去找我的《小王子》,我记得几年前我买过那本书,结果却没有找到。
现在觉得那真是一本好书,但或许只有现在的心境才能真正读懂里面的意义。
我们长大后常常觉得孤独是因为没有人懂自己,从《小王子》这本书里诠释的来看,我们只是弄丢了小时候的自己而已。
小时候会因为得不到某个玩具哭闹,现在已经不会哭了。遇到难过的事,只会流泪。
小时候不会因为父母不让跟某个坏小孩玩,就乖乖就范,常常反其道而为之。
长大,对我来说,只是成了长大了的坏小孩。
我们依然会做很多大多数人不理解的事情,但是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做这样的事情。
比如,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有两个认识了、相爱了,也许得不到千分之一的人去理解,但是我们却依然愿意做这件事情。
我是何洁,80后女孩。坚持看书写作,走不寻常的路,看不同的风景。如有与你观点不一致的言论,不要打我,转身离开不送,我们都需要倾听者,都需要与三观一致的人岁月长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hg/7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