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治愈自我的一角,恰是整个世界失落的一角。
人生是成为更好版本自我的旅程。在热爱的事里,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生命究竟是什么?能真正理解到的,也许是孩子。
日野原重明先生认为,人这一生一定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
但是困难越大,越会发现那个了不起的自己……与苦难相比,得到的喜悦更多。
为了发自内心地生活下去,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首先要试着鼓起勇气行动起来。
罗振宇:“如果寿命足够长,我们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时间来探索未知的自己。虽然一个人不可能彻底明白自己,可是越来越了解自己所带来的喜悦,远远胜过年老体衰的痛苦。”日野原重明先生认为,人这一生一定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困难越大,越会发现那个了不起的自己……与苦难相比,得到的喜悦更多。日野原重明(—年),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奠基人,年日本文化勋章获得者。他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现京都大学)医学部,医院内科医生、内科主任医生、院长等职,在日本被评为家喻户晓的十大“好爸爸”之一。
著有《岁老人给10岁孩子的心灵邮件》《美好的人生源于相逢》等。
经历日本“淀号”航班劫机事件后幸存,他和妻子相拥而泣,决定从此不再仅仅为自己而活,要用余生回报他人。
医院的大夫时,救护、安慰高龄老人,帮助医院的时光。
39岁时,他力排医院创办独立型疗养院,推动医疗改革。
日野原重明先生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超越任何“限制”,终有一天会得到认可。
如果语音的尽头是音乐,他的文字就是他用活出意义的一生写的歌。
《活好》是岁老人日野原重明的访谈录。
用樊登的话说,与叶曼先生的对谈内容,也类似于日野原重明的访谈。
樊登认为百岁老人对于生活的体悟大多相似。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书里第一个问题就很有趣。便是”您怕死吗?“
而老先生非常的回答非常幽默和坦诚。”当然怕死了。。。仅仅你这么一问,我都觉得好害怕。。。“
然而用叶曼先生的话说,这是一种”时时可死,步步求生“的状态。尽管老先生怕死怕的要命,但是他每天早上醒来都有一种”活着真好“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老先生这么说:
“尽管我们每个人在”生的时刻“就已经决定了”死的必然“,然而因为害怕自己死亡而拒绝出生的人并不存在,生的喜悦战胜了死的恐惧。”因为每天都在与未知的自我相遇,更加了解那个真实的自我,所以老先生每天都活在幸福感之中。
这种幸福感要上了年岁才能体悟。老先生说他80岁时,写下的自白还是价值观之类。
而到岁之后,才深刻体悟到”只是探索了生命中的某一部分,很有意思的是,我对自己一知半解。“
连岁的老先生都觉得自己80岁时仍然幼稚。直到口述这本书时,老先生还经常有“啊,我居然会这样想!”的感觉。
所以,当有人问老先生”如何保持心态年轻?“老先生的回答是”不设限的去尝试,每天才能发现新的自我。“
从日常小事到改变人生观的重大决定,你都可以改变自己,尤其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生病的时候我们会更容易发现新的自己。
这种了解生活大概就是儒家讲的”格物致知“吧。
这种幸福感充斥在老先生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问老先生“家庭是什么?”老先生的回答便是”家庭便是一起吃饭。“十分日本风的回答。
老生生作为一个医生,在工作中不断的从患者的角度了解对方,体谅对方。
与年轻人相处时,最开心的就是被年轻人了解——“看到你的样子,我应该更加努力。”这些了解构成了幸福。
而老先生嘴里的”伟人“,也不是作出多大功绩的人。
他引用小王子中的说辞,真正伟大的特质用眼睛无法看到,只能用心灵去看。那便是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
所以当被问道”接下去的目标是什么?“。
老先生便回答”不断探索未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至于如何与他人相处,老先生也有他自己的看法。
当被问到”如何活出真实的自己?“
老先生做了一个“尽人事,知天命”的答复。
这点和稻盛和夫很像。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接受上天的安排,便是接受自我,也是关爱自我。
就算当最后的延命治疗时,也要完全的接受家人的选择。
在那个时刻,病床上的那个我完全丧失了判断能力或者表达能力。除了家人,还有谁可以信任呢?
当然,让家人做出这种决定会让他们痛苦不堪。所以在那一刻到来前和家人提前沟通吧。
在出版这本书时,老先生已经过世,最后书里记录了他的选择是临终关怀。
关于爱对日野原先生来说,爱与被爱是他活着的能量源。
爱他人和被人所爱,是人类专属的独特感受。
一方面,人在传递爱时,自己也能获得幸福感。就像歌唱家菲奥伦扎·科索托领悟到的:
“要赢得全体观众的喜爱,必须发自内心地感谢到场的每个人。”每当登上舞台,她就想象着如何向每一位观众传达“我爱你”的想法。这种做法,让她与观众之间的相互喜爱交融。这使她总能感动观众,使她的艺术生命长盛不衰。
另一方面,人希望被爱,亦是人之常情。但在寻求被爱时,人们却常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对方。
日野原先生认为,爱是接受最真实的他。
当你接受了对方让你不喜欢的地方时,你会发现,他身上更多美好的特质。
但如果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对方,即便有人爱着你,你也感受不到。
他说,如果你爱那个最真实的他,你的一切也会被他真挚地热爱。
对于朋友,日野原先生认为,真正的朋友,一个已经足够。而真正的朋友,是祝愿我们一切都好的人。
真正的朋友,纵使多年没联络,也无论境遇怎样变化,他都会把你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呢?
日野原先生说,首先是相信内心的感觉。如果你觉得能与一个人成为真正的朋友,那么相信这种感觉。
另外,要与这个朋友花时间在一起,比如散步、聊天,邀请彼此进入对方的生活舞台。
最后,在生活的舞台上,真正的朋友,需要有共同的经历,并在困境中彼此相扶。
在日野原先生看来,爱是人生存的终极目的。没有爱,人就无法生存。
九十多岁时,日野原先生包揽词曲,创作了一首《爱之歌》。从歌词中,我们得以感受他对爱的理解:
“我们在这里齐心协力,为了美好,奉献时光。
紧握双手,传递关爱,
撒播关爱,充盈于心。
我们在这里齐心协力,
不求回报,献身而行,
手捧喜悦,满溢于心。
我所爱的人,请接受我的爱,
请接受我的爱。”
这首歌供一些志愿者合唱团在收容所演出时演唱。于是,这首歌,也成为在那里去世的人最后听到的歌。
日野原先生说,他相信能够互相给予爱的社会,一定充满温暖和幸福。
感恩生命与生活感恩生命与生活,别去怨恨别人。书中提到讨厌一个人,就是当时的“劫机事件”。即便是“淀号的劫机事件,他也可以从中找到感恩,让他和妻子一起发誓:“余生不仅仅为自己而活,还要用余生回报别人。”他始终相信与苦难相比,得到的喜悦更多。感谢别离,正如小王子里面里面的离别场景一样,因为后悔把自己喜欢的玫瑰留在自己刑求决定返回,说道:“时间会缓和所有的悲伤,当你的悲伤被安抚之后,你就会因为认识过我而感到满足。”没有体会过离别,就不能全心感知相聚的快乐,看到这里,你是否感觉,这个百岁老人给自己生命中好的坏的,都一起赋予了积极意义。正如日野原先生说道:“人的一生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苦难越大,便会发现那个了不起的自己,得到的喜悦更多。”一辈子有的时候,看起来好像很长,有时候又很短,但是当你回过头的时候你又会发现,那些走的路都作数,就像这本书中所言及,即便到了岁,第二天还是一个崭新自我。愿你历经千帆,归来还是少年!写在最后人如果从未遭遇困难,也就没有机会警醒过来。
感谢疾病和逆境,给我们机会发现未知的自己,把过去的那个自己忘掉吧。时刻保持一种“向前”的状态,这是我永葆青春的秘诀。
无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的,还是即使努力了也不能改变的考验。
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我们要怀着这样的信念,在无法改变的现实中,活出真实的自己。顺其自然,不要勉强。
“百岁老人发自肺腑的每一句话,都是生命酿造出来的原浆。不需要讲道理,乖乖听着就好了。一句话触动了心弦,就是我们的福分。未必每句都能让你醍醐灌顶,但只要你愿意接受一位百岁老人的祝福,就总有一句话会让你怦然心动。”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y/1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