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导读·第六章
如果你足够细心,你读这一章的第一句就能敏锐地发现一个自然而又美妙的变化:
就这样,我一点一点知道了你那段忧郁的生活。
——人称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你不妨反复地将这句话多读几遍,你能感受到语调上怎样的变化?这是一种由文字的敏感所带来的情感体验,说说你能体会到的作者对小王子由“他”到“你”这一称呼变化过程中的情感!
事实上,我在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越读声音越轻了下去,而竟然不由得向臂弯处看去,仿佛那里就依着小王子——一个充满忧伤的孩子——一个喜欢“观赏夕阳沉落的温柔晚景”的孩子。
日常中,我们常常习惯于将孩子与朝阳相联系,即使在西方文学中也有这样的对应。最著名的莫过于《俄狄浦斯王》寓言中的那个故事:
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若有谁能将它解开,“斯芬克斯”就死在谁的脚下;否则,谁就死在“斯芬克斯”的脚下!最后俄狄浦斯猜中了谜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惭跳崖而死。斯芬克斯后来被比喻作谜一样的人和谜语。
故事中的早晨正意味着人生的起始,而小王子小小年纪却爱上了夕阳。在我们中国大约一千两百多年前,也有一位因心情不太好而去看夕阳的人,他叫李商隐,还留下了千古名篇: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诗中的“不适”是有政治原因的,因为陷入了当时的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显然他看夕阳的感受和我们在二年级所学课文《夕阳真美》中带着孙子看夕阳的爷爷奶奶心情大不相同。却与一个法国作家笔下的孩子心灵相通了。一个看起来天马行空的念头,其实就为了说明:无论古今还是中外,人的心境来自处境——小王子也说:
一个人感到非常忧伤的时候,他就喜欢看日落……
我们不仅要问:他的忧伤何来?
因为他所在的星球小得出奇,所以他可以不停地看日落,有一天,竟然看了四十三次日落!
——我们除了感受到小王子沉浸在一种无法自拔的忧伤里之外,是否奇怪:这里的时间,似乎完全错位了!按说:一次日落就标志着一天的结束,可小王子却又说他是在一天里看了四十三次日落,你是不是被搅糊涂了呢?谁没被搅糊涂的不妨给大家理理顺,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当然,你还可以研究一下“法国的黄昏”时分,中国大约是一天里的什么时间。在中国可以看夕阳的时间,美国又是什么时段。
这一章特别短小,主题也非常的明确:
忧伤!
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定然在脑海中产生了许多疑问,把它们列出来吧!学会阅读中有所停留,有所思考,有所疑问,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品质。期待着你们精彩的提问。
(紫雨年1月14日星期日)
紫雨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y/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