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8分钟
杨嘉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专业级学生。42届ACM国际大赛亚洲赛区区域赛西安南宁两站金牌团队的主力队员,PAT程序设计能力考试顶级第一,亦是全国唯一的满分。多次获得学业奖学金、三好学生、省政府奖学金等荣誉,连续两年获得创新创业一等奖学金。在-学年的浙江大学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得冠军,省级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摘金;三年内参加了两次杭州站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分别获奖一金一银;三次进入ACM/ICPCChinaFinal,和三次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决赛之行,都取得了两银一铜的好成绩。
因为在PAT中取得的佳绩,杨嘉诚也顺理成章地接到了谷歌抛来的橄榄枝(谷歌允诺给予顶级比赛成绩优异的选手,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的优厚条件),优秀的算法工程师这一目标已经在向他招手。
才大三的杨嘉诚,却已是驰骋各大赛场的“老司机”。即使放眼整个浙大城市学院强手如林的学科竞赛舞台,他都堪称最闪亮的明星之一。
他是ACM金牌团队的主心骨,是年春季PAT全国唯一的满分获得者,是分院党员之家的部长,同时也只是一个喜爱二次元的普通理工男。
“人越长大,对内向和外向的界定就越模糊,什么是内向、怎样算外向呢?所以无所谓内向或外向,该是怎样就怎么去做,别被两个形容词框住了。”杨嘉诚是个话不多的人,但是在交谈中却频频爆出“金句”,予人醍醐灌顶之感。此时的杨嘉诚,与《小王子》里那抹剪影重合了。
“小王子”的“沙漠”是实现现实与想象交融转换的人间净土,而竞赛就是杨嘉诚那片“沙漠”,于其间驰骋逐梦、筑梦,没有“玫瑰”,却与机器对语,这是他的王国,不用刻意表现,只展示最真实的自己。
华丽战绩
“满分只是意外之喜。”
FD_club是去年学院学科竞赛赛场上当之无愧的“金牌”团队。
在第42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赛区西安站,他们在热身赛就以“B题一血”(最快做出B题)华丽开场,并携雷霆万钧之势,在一个月之内两摘ACM亚洲赛区区域赛金牌,也是学院首支获此成绩的队伍。
这支金牌队伍的队长就是杨嘉诚。
今年杨嘉诚又在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主办的年春季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考试(ProgrammingAbilityTest,简称PAT)中取得华丽战绩。
此次PAT考试全国共有人报名,不乏来自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传统工科强校的学生。杨嘉诚在全国仅有26位选手参加的顶级组比赛中获得排名第一的好成绩,且是唯一的满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计算学子还取得了骄人的集体成绩,学院在全国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学校中脱颖而出,加权总分排名第二。
今年PAT推出了一项新政策:成绩可以作为浙江大学研究生复试的机试成绩。杨嘉诚对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怀有极大憧憬,在这一政策吸引下,报名参赛。“算是意外之喜吧,满分是我没想到的。”杨嘉诚谈起这一傲人成绩,平静而淡然。
PAT比赛模式很常规,杨嘉诚回忆,3道题,要求3小时内完成。在做第一道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一个微小的错误使得验算迟迟无法通过,丰富的临场经验让杨嘉诚迅速做出几乎是下意识的决断——顶着压力转战后两题。凭借着几年来扎实的基础功,后两题很快顺利解答。此时再重返第一题对各个易错点逐一排查,此时可以说已经胜券在握了。顺利完成首题时距规定时间还有45分钟之多。
团队主心骨
“他一出场就稳了!”
面对挫折,杨嘉诚有自己的“方法论”——“能寻求他人帮助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别自己死扛,那没用。”言谈举止间,独立沉稳的风度若隐若现。
事实上,他也的确擅长扮演一个团队主心骨的角色。
团队比赛,杨嘉诚通常是作为经验丰富的“老”队长。他阅览过大量难题,所以当遇到其他队员无法快速找到解法的题目,就由杨嘉诚来提供思路,最后一起讨论总结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实验室队友陈哲凡感叹:“他似乎总有办法。有一种他出场就稳了的感觉!”
ACM实验室的指导老师柯海丰,说起这个得意门生:“他很稳!是我们团队的领军人物。不仅做题稳,思维方式也比同龄人沉稳。”
杨嘉诚这颗星是否闪耀得太过顺利?“厚积薄发,所以顺理成章。”柯海丰说,“杨嘉诚同学在中学便走上了信息奥林匹克竞赛这条道,基础相当扎实。当然,成绩背后也少不了悟性与天分。”
顶级考试得高分不仅要有知识储备的深度与广度,也考验应变能力与心理素质,高分不易,何况满分。“说实话,PAT拿满分还是有点惊讶的,但是如果我们学生之中有一个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那肯定就是他!”柯海丰笑着说。
(左至右)夏家桢、杨嘉诚、欧阳逸飞
通过“立交桥”考试,现分别就读于浙江大学生仪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的欧阳逸飞和夏家桢,是FD_club里杨嘉诚的两个好拍档,谈起他们的“诚哥”也是满怀欣赏和钦佩。
“他也会充满技术范儿地‘皮’一下。西安比赛的时候,刚开场,诚哥就指着一个金牌题和我说,这题我会了,你让我写一下。”欧阳逸飞笑说,“当时我们就懵了,哈哈!”
相比崇拜“马云爸爸”这类大人物,杨嘉诚更欣赏身边触手可及的榜样,看着中学时期的一个学长从真正的“技术宅”摇身一变,变成相关技术行业公司的CEO,点“技术”成“品牌”,变现为实际生产力,杨嘉诚亦十分羡慕。他表示,如果有可能,想当一个Team的Leader,“我希望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因此纯管理类工作可能不太适合我。但如果是一个技术团队的Leader,我应该可以凭借自身对项目的技术了解,带动这个团队一步步成长起来,这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儿。”
技术男与动漫
“我可不是传说中的‘技术宅’!”
茶余饭后,杨嘉诚会看看动漫,二十分钟左右的剧集长度恰如其分。杨嘉诚说,自己与动漫之间似乎始终有根红线牵扯。大二下学期选上了热门公选课动漫艺术赏析,大家在一个空间一起看剧的那种仪式感,想来还别有风味。
杨嘉诚坦言,相比小说这类靠想象画面的艺术形式,表意直接、视觉冲击力强的动漫更吸引自己,而动漫制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以及动漫本身传达出来的直观感受,杨嘉诚在生活中是有所共鸣的。
说到喜爱的动漫,杨嘉诚打开了话匣子,推荐了一部题为《冰菓》的动漫。讲述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秉持“没必要的事不做,必要的事尽快解决”原则的、被戏称为“节能主义者”的“灰色”男孩,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逐渐改变生活方式,放下傲慢之心,开始接纳身边的人和事,最后生活变得像“玫瑰色”一样炫目的故事。
杨嘉诚感慨,当时自己正值青春期,有些情绪跟男主很像,也时常自我封闭。而里面的女主是个很耀眼的存在,是好奇心的化身,懂得对世界发出质疑也知道适可而止,她改变了男主,同样也影响了杨嘉诚。
“虽然我是个理工男,也沉迷二次元,但我可不是传说中的‘技术宅’!”杨嘉诚半开玩笑地说道。没错,二次元的故事不应该是“抓”你留在那个世界的工具,对杨嘉诚而言,动漫当之无愧是引导他热爱生活的启蒙。
大一时杨嘉诚便抱着锻炼自己,扩大交际圈的想法进入了分院的党员之家,工作和学业两头都出色的他,大二时顺理成章成了部长。除了部门组织,杨嘉诚也加入了ACM实验室——初心所在之地。杨嘉诚认为,一个组织一个实验室已经足够铺排自己丰富的大学生活。要真说什么难处,杨嘉诚调侃道,工科分院的大环境里男女比例失调,找女朋友算得上是一个难题。
文字/丁溶车佩佩 编辑/郭佳
摄影/袁梓航 版式/余小雨
出品:
ZUCC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y/5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