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太长不看
一句话总结:硬件颇具心思,软件疲态渐显;性价比无出其右,坐等CM支持。
「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在小米4c的发布会当天,我有用一条图片长微博简单地介绍过4c的来龙去脉。4c(c代表China)被官方认定为小米4i(i代表international)的配置升级版本。4i作为第一款在海外独立上市的产品,副总裁HugoBarra对其额外重视,亲自拆解介绍了4i身上的种种优质设计。4c和4i的差异主要集中在配置上,因此可以通过4i的拆解来了解4c的设计。
4i/4c的结构大体可以看作上图:工字型的注塑铝合金骨架,一面贴屏幕,一面贴主板、电池和IO版,主板上盖防护罩,然后整个机体被塑料后盖包括起来,一体感非常强。注塑边框略高于后盖边缘,以便增强屏幕的抗跌落性。而虽然名义上是不可拆卸后盖,实际上和一加1一样可以通过撬开卡扣取下后盖进行更替,凭借小米的庞大销量,更多更好看的第三方后盖应该会出现。作为小米主品牌荣誉出品,机身的正面和背面均有LOGO,加上采用的电容键是白色背光,因此还是能一眼和红米拉开档次的。
侧面按键一如既往的是光滑亮色塑料,虽然看起来略俗气,但已经渐渐成为小米产品的一个标志了。尽管是5寸机型,电源键还是很贴心地放到了侧面,方便按压。虽然结构没有变化,但4c的按键手感比红米Note2利落非常多,应该是微动开关的选用做了调整吧。所有的机械按键都分布在机身右侧,左侧只有一个弹出式卡槽,因此横向持握时可以很稳地放置在各种支架上观看,习惯横向看视频的同学一定懂这里的好。顶部依然保留了红外口,也和耳机口保持了居中对齐,4c同样有红外没NFC,和小米其他手机型号保持一致。现阶段国内的NFC市场还远没有开始发育,虽然银联也推行基于NFC的QuickPass小额支付好几年了,但受限于设备硬件支持,反而是支付宝和弯道超车了。而运营商主导的刷手机支付以及乘公交也是使用者寥寥,不见起色;反而是像学校和大型企业这种封闭环境下,NFC的应用相对丰富和普及。小米放弃NFC作为审时度势的判断也情有可原,但打着“超越时代”的口号却在给技术普及拖后腿,还是让人有些不满意。
小米4c自己的后盖有5个颜色版本,材质均为哑光塑料,加上棱线都是非常圆滑的曲线,手感非常好。小米4c是5寸机,这种小巧的掌控感真的是久违了。我自己的主力机从iPhone转移到S6,也是因为作为一款5.1寸手机,S6的确非常小巧好拿。背壳塑料增加了防污涂层,油性记号笔用橡皮一擦就会除去。尽管采用了塑料,一体感+小巧超薄仍然带来了一种紧致和踏实感,和红米Note2一比高下立判。4c的后盖比红米Note2厚很多,因此比起偏软的Note2后盖,4c相当的紧实,尝试拆卸的话还是用塑料撬棍吧。
由于采用了一体化机身,自然采用了卡槽和不可拆卸电池,并且无法扩展存储。关于存储方面,Hugo专门在4i发布的时候强调了这一点,很多消费者买到的TF卡质量都非常差,会影响耗电和稳定性,而小米品牌定位旗舰和高性能,因此会采用大容量存储的设计;红米品牌因为定位性价比,自带存储比较小,因此仍然保留了存储的可拓展性。
(即使是最高端的小米Note,仍然没有做到弹出孔与卡槽开口对齐。)
4c/4i是双卡机,MicroSIM尺寸的卡槽和弹出孔终于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边框上居中了。这其实并不容易做到,这要求在内部元件布局时提前考虑好内部不同层的堆叠设计和卡槽触点的位置。不过不太好的是,小米的卡槽是反向冲着背面的,因此拔出卡槽时一定要记得先把手机倒扣在桌面上,避免弹出后SIM卡丢失。
(注意摄像头侧面用于夹持的“耳朵”)
在保证机身厚度的同时,摄像头组件基本没有突出,只有摄像头的金属外壳略高于表面,用指甲划过时可以感受到镜头保护玻璃外的金属圈细小的高度差。为了做到这一点,小米4c上其实采用了和小米Note一样的专利设计,镜头模块从传统的凹槽式改为夹持式。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创新,但也反映了小米在设计上的努力。塑料的小米4c和红米的区别可能比较难分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摄像头啦,在背部居中的是红米,而在一角的则是小米咯。
Hugo表示,4i的设计理念出自Nexus5,设计简洁、可靠且一手掌握。在小米Note的背面3D玻璃之后小米的新品都是红米系列,很久没有出现像4c这样设计上用心的产品了。设计的这些细节很难像参数一样进行比对,但当产品来到消费者手中,这些用心一定会带来更好的感受。只可惜受限于小米的用户群体,小米的宣传套路仍然在走拿数字砸人的玩法。《小王子》里说,人只有用自己的心才能看清事物,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国内的消费者才能学会闭上眼睛抛弃参数,用手和心来判断产品呢。
「宇宙中独一无二的花」
通过查阅拆解信息,可以看到小米4c采用了听筒+光感+距离感应器三合一的设计,尽管没能像锤子那样把传感器放进听筒开口,但这种一体设计仍然让正面额头部分变得非常简洁工整。
4c的g相比4i的g稍重,但电池容量却从mAh稍微缩水到了mAh,型号是BM35,与4i的BM33略有不同。至于4c宣传的高电压电池之前在小米Note中也出现过(型号BM34),其实并没有那么了不起。简单的把电池想象成水池,电压可以类比为水位,把水池的水从10米放到5米,中间的势能就是带有的能量;而小米所说的高电压,只不过是一般电池4.2v的充电终止电压略提高到4.4v而已,有相当多的产品也都有采用。
相比较电池容量,一个比较值得的点是充电时间。小米4c采用的骁龙高通处理器本身支持quickCharge2.0,而QC2.0的普遍充电功率是12v/1.5A的18w。但小米4c的原装充电头只支持5v/2a、9v/1.2a、12v/1a的10w-12w快充。在实际测试中,小米从0到%用时2小时5分钟,前90%差不多是5分钟5%的稳定速度。搜索了其他用户的反馈后发现,即使更换更大功率的充电器,4c仍然无法突破12w的充电功率,应该是硬件做了限制。小米4c采用的TypeC接口本身是可以承受快充的高电流的,最终的这个结果让人略有不解,不知道是不是电源管理芯片的选择上有所区别呢?既然一个半小时可以充90%,也建议大家不用死等充满,毕竟最后10%充电效率比较低了。
虽然从4i的MicroB升级到不分正反的TypeC,4c的数据口精度让人略有不满意,数据线插入后仍然有小部分金属外露,而媒体机随附的独立售卖的数据线以及MicroB到TypeC的转接头也有相同的问题。这些小的细节虽然并不影响体验,但却会影响消费者的使用愉悦度,因此还是希望厂商能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镜头方面4c与4i相比似乎只有细微的调整,增加了相位对焦的支持。在发布会时小米4c介绍说传感器型号是Sony的IMX或者三星的S5k3m2。等等,这个型号有点眼熟?确认了下的确是和红米Note2采用了相同的传感器。虽然成像素质极大取决于传感器,镜片、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和成像算法也相当重要。和红米Note2的OMIBA08相比,4c的镜头模组编号为OMIBA09,可能镜片的品质有所区别(隔着玻璃明显4c抑制反光的效果更好),而高通内置的ISP一向是比联发科表现好的。简单放个样张对比:
虽然镜头模组是由O-Film提供,但图像传感器确确实实是由三星提供,穿了马甲就不认识了嘛……三星的图像传感器都是IOSCELL技术的,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加强了感光像素颗粒之间的壁避免光线干扰,使得传感器获得的光信号可以更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画面纯净度。iPhone6s这次的摄像头升级终于放弃了像素不变增加传感器面积的习惯,改为传感器面积不变提高像素数,而仍然能保持画面品质的原因也是得益于相同原理的技术。
(ISOCELL技术示意图,通过加强感光像素壁避免光信号干扰,提高感光素质)
前摄像头为万,型号OMI5F0B与红米Note2的OMI5F06、4i的OMI5F02型号都不一样,具体效果如何可以去翻我发布会直播时的现场测试,这里好好说话就不再发自拍了,反正前置再好你们也会把自己P得妈都不认识……
处理器方面之前我们有文章专门介绍过骁龙(白癜风研究院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yl/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