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一半发生在2.5岁-6岁之间,进入社会规范敏感期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逐渐减少,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与主动性增强,开始能够与小伙伴建立长期的关系,对一些社会规范产生兴趣,并且开始逐步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想知道怎么渡过社会规范敏感期,我们先来看看社会规范的定义,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包括风俗习惯,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社团章程,法律规范等是人们共同生产、生活活动的规律性表现。
社会规范敏感期阶段,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理解和学习各种规则,培养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的态度和习惯,同时教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方法。《圣经》中有这么一句话:“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可见在社会规范敏感期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制定好规矩很重要
1、先懂规矩
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力不高,很难理解各种规则的含义。尤其是很多规则,都是约定俗成的,它们没有什么逻辑性和理解性可言;而且孩子缺乏时间感和空间感,有时大人眼中的拖拉,便是时间感没有建立起来而造成的。
因此要让孩子遵守规则,首先家长要帮助孩子懂得这些规则的含义,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像我们都知道学习知识要温故而知新,学习规则也是一样,也许孩子第二次第三次依然无法将这个规则做好,因此家长需要一些耐心教导,同时在教导过程中配合适当的奖惩,来帮助孩子度过社会敏感期。
2、简单明确,少而精
2到6岁是一个跨度非常大的阶段,每一年孩子的认知水平都会大幅度的提升。因而,家长在与孩子一起学习规则的时候,不要想着让孩子都学会,而是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建立一些规则,让他熟悉之后,再去探寻其他的规则。比如三岁刚刚入幼儿园的小朋友,他首先要学习的是遵守幼儿园的秩序,能够根据老师的指示,完成排队,做好听课等事情。
随着孩子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他要开始学习的就是如何与小朋友相处的规则,比如别的小朋友在玩的时候,想要加入可以问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吗。
3、示范给他看
孩子的社会交往,并不是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偶发的事件。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抓住机会,与孩子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可以亲身示范给孩子看。比如刚入园的孩子,偶尔会拿幼儿园的东西回家,孩子又可能是看着好玩,也有可能是放在口袋里面忘记了。这时,家长首先不要觉得孩子是存在偷盗行为,孩子处在这个年龄还不懂偷窃的意思。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幼儿园的玩具是属于幼儿园的,家里的玩具才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同时家长要主动要求明天和孩子一起去给老师把玩具还回去,让孩子看着家长怎么跟老师归还玩具,从而让孩子即懂得了物品的归属权问题,也懂得了拿了别人的东西应该归还并道歉的道理。
4、家人意见要统一
是不是你说每周只可以吃一次零食,猪队友可能偷偷给塞了无数次?
是不是你与孩子约定每天要完成什么作业任务,老人看孩子辛苦就会让孩子打个对折?
在孩子建立规则的阶段,要与家里人商量好,做到家里的人都能按照制定的规则来执行。可以开个家庭讨论会,就目前有冲突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孩子家人一起把规则制定起来。
如果担心商量好的,执行中会被打折扣,那么建议把这些规则写下来放在每个人都能看到的地方。这样潜移默化的,大家都知道这是我们需要配合遵守的规则,减少家人为了孩子制定的规则遵守的问题而造成的争吵。
同时,制定的规则,不止孩子要遵守,家庭的其他成员也要遵守,孩子也可以监督大人,在互相督促中,把规则做好。
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有所侧重
1、不要以成年人标准约束
弗洛伊德将精神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阶层。超我是精神结构中最后发展的部分,指人格结构中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部分。小朋友的超我至少要从6岁才开始发展,在这之前都是本我和自我阶段。
在社会规范敏感期,小朋友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与其他小朋友的矛盾,比如找不到好朋友……这些表现说明孩子的各项能力还在发展中,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人格。
家长在制定规矩的时候,也应该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而不是用成年人的标准去制定规则。如果孩子不能一次达到目标,可以先制定孩子可以做的到的。比如如果孩子不善于社交,那么就从带着孩子跟别人打招呼开始,而不是强迫孩子一定要跟小朋友一起玩。
2、切忌朝令夕改
规矩改变是一个重新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理解和认同的心得行为规范的过程。每一个规则的制定,都应该是家长在和孩子学习过,并且双方都接受的。针对爱吃零食的孩子,家长制定了吃零食的规则,比如每天只能吃一次,那么就要按照制定的规则执行。当然偶尔可以实行放松政策,打破规则,让孩子多吃一点,从而让孩子不会产生反感情绪,乐意接受规则。但放松政策并不是一味放松,今天多吃一点,明天多吃更多,规则的制定就失去了意义。
可以偶尔放纵,但是不能朝令夕改。
3、人前不教子
如果孩子做错了什么,及时制止,而不是及时训斥,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事情就是,英国凯特王妃的妹妹皮帕?密道顿大婚。作为亲姐姐,凯特王妃携一对儿女参加,不仅帮妹妹整理婚纱,还负责维护小花童的秩序。而四岁的乔治王子,就是花童中的小领队。但乔治王子似乎对领队这个角色不是很感兴趣,走着走着就掉队了,又闲逛到小姨的后面,还踩到了小姨的婚纱,发现自己错了并且被妈妈看到的乔治王子立刻躲到了小姨身后。没多久,就被媒体拍到小王子在墙角被妈妈教育。
首先,凯特王妃并没有当着宾客的面教育,而是带着孩子去了一个没有人的墙角,她给孩子保留了尊严。同时从照片可以看到王妃的表情非常的严肃,她需要告诉小王子,破坏了规则是严肃的事情。
及时奖励+好的建议=成功的规矩
1.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
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用物质、金钱作为奖励,这刚开始能收到一定效果,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难用物质满足,他甚至开始事事给你提条件要东西。所以家长的奖励措施一定要得当。
亲亲小脸,口头表扬,记一朵小红花,发一个小奖状……通过这些方式激起孩子的荣誉感。当孩子表现非常好时,也可以允许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动画片等等。
2.处罚以行动弥补过错
在凯特王妃如何教育乔治小王子的文章中,有这个细节,乔治小王子有时候拒绝吃饭,把食物扔到地上并发出呕吐的声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他将不得不帮忙一起打扫干净!并且没有任何替代的食物。要么吃,要么饿着肚子上床睡觉!所以,他通常都会吃。但偶尔几次,他在晚饭时只喝一杯牛奶。
孩子有时会违反规则,那么他就要对违反所带来的后果负责。打翻了东西,就需要帮忙打扫。不吃不喜欢的东西,只能饿着肚子上床。通过这样的行动惩罚,孩子会知道遵守的重要性。
3.适当剥夺某些权力
在处罚不守规矩的孩子的时候,家长可以剥夺他的某项权利,比如不让他出去玩,不让他看喜欢的动画片,取消和他约好的出游计划等,可以跟孩子说明,今天的事情惩罚是一天不看电视,如果再发生同样的事情,就是三天不看电视。同时,第二天也要提醒他昨天没有看电视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事情。
4.奖惩之外适当提供帮助
孩子总是磨磨蹭蹭错过时间,家长只是着急,甚至吼孩子作用不大。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帮孩子分析,是孩子对时间的观念不够,还是孩子在做事情之前的准备不足。哥哥有一段时间,十几道简单地数学题可以做一个小时,我观察之后,发现他是不知道时间,边玩边学,于是我每次做题之前,给他定时20分钟,慢慢他就能够知道在规定时间内做完。
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多敏感期的出现,需要家长的监督、教育、指导、配合。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还要懂孩子的成长规律。
总有人说孩子是开盲盒,当时相信无论开出来的是什么低阶神兽,通过不断地升级打怪,终也有可能成为高阶神兽,所以相信孩子,做陪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吧。
END
淄博二胎圈
做有态度的父母
长按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zz/10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