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文
miki粥(mikizhou99)全文字,阅读时长大约10分钟。第一次看到上海妈妈的吐槽,每个月生活费六万块,才能维持一个中产起码的体面。我啧啧咂舌。一个月花掉六万块,这也太夸张了吧!不知道上海中产的生活,是每天住丽思卡尔顿呀,还是每月都要去一次马尔代夫游泳?反正肯定不会是像我这样,一年买不了两次衣服,用不完一套护肤品。以前看到这样的桥段,感叹下贫富带来的生活质量差距就翻篇了,因为我并不精于计算。但是那天突发奇想也要算算账。粗粗一算,完了…房贷车贷,两个小孩学费,保险,三样加起来,这一个月还没张嘴吃饭、给小孩报钢琴芭蕾滑冰足球课外班,只是躺在床上,就花出去这么多…还没算每个月的水电煤气物业费,还有一个冬季的采暖费。不要小看采暖费!住万别墅的朋友,就因为交不起供暖费,才被迫每年飞到热带的岛屿过冬。拿着账单我目瞪口呆,看看自己陈旧的衣帽间和贫瘠的护肤品架,不敢相信,自己居然也过成了个…中产?只是在帝都讨生活,一个月花五六万也没感受到中产的体面,只觉得天天过得蓬头垢面。中产,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住着房开着车,却始终带着一脸甩不掉的消费焦虑。01我把这件事跟朋友团总说了一下,提醒花钱豪横的他心里有个数,养小孩开支倍增,不要一拿到奖金就换车…有俩翅膀的特斯拉,也不还是特斯拉吗?团总听完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知道中产和富人的区别是什么吗?我说不知道。只是感觉中产照顾老小还要职场,每天都疲于奔命;而富人的日常小红书随处可见,插花钓鱼喝下午茶,看起来毫不费力。他说,这只是表面。中产很累是因为用命换钱;而富人则是用机会搞钱。看我没明白,他给我讲了个有钱人百转千回的故事。这个有钱人,是他的朋友。有钱到什么程度呢?资产规模不详,只知道他会随随便拿出几千万,放在资产管理公司做流动金(类似信托),用每年的利息送小孩去国际学校读书。当时我心里一抖,起步就输了一局。同样都是送小孩读国际学校,我们用的是苦哈哈的血汗钱,有钱人用的是大钱生小钱,想养几个小孩,可不随心所欲吗?这只是个开始。疫情两年多,经济下行股市动荡,几千万也算笔钱了,他朋友怕通胀就想要投到房产市场,没钱交学费了怎么办?给小孩转到公立一样上呗。有句话怎么说?成大事者不纠结。不像某些中产经济吃紧,想回公立愁没外教资源差输掉起跑线,读私立又怕疫情停课回家上电大,学费会亏掉。犹犹豫豫之间,钱没少花还心里疙瘩。有钱人能屈能伸,首要考虑的是资产亏不亏。不能把赌注都放在小孩身上,毕竟就算读到哈耶普斯,也未必都赚得回学费。原来「没钱了,转回公立」,对国际学校的家长也有不同的含义:中产是真会破产,而有钱人只是资金回流。不过,公立的板凳还没坐热,这位有钱的大哥又把小孩送去了英国。02我彻底迷惑了,英国读书多贵啊!这怎么突然又想开了?团总深沉地看了我一眼,说你要永远相信有钱人的精明,花钱不亏就是赚。然后他甩给了我一个小红书的笔记,是一个深圳妈妈带俩娃去英国留学的成本计算,说看看这个你就知道这里面的门道。这个妈妈自己在英国读研究生,一年学费1.7万镑、读语言;生活费和深圳差别不大,水电暖加吃饭上网大概一年2万镑。粗粗一算也有4万镑了,但是!小孩上学几乎免费,这对多子女家庭十分友好。这个深圳妈妈说,老大报满课后班,全年才镑左右,弟弟幼儿园每个月镑的学费,就算很贵了,但比起深圳一年24万的国际园的价格,还是非常感人的…而且,3岁之后还能部分减免,全年不到五万块人民币。这换到深圳,大概也就是读个普通民办园的水平了。租房和交通在英国都是高成本,每年开支万镑左右,但就这样,满打满算一年5万磅也到头了,按照现在8.3的汇率还不到45万人民币,月均3万多…也就是北上广深普通中产生活费的一半?楼下深圳的朋友热烈回应(感觉比上海和北京生活压力还要大),说深圳养两个孩子3、5万的学费很平常的,还未必能享受到同等的国际教育,光老师同学搞氛围就输了一截。所以,带娃去英国念书真是赚了,纯正的伦敦腔全免费不说,还暗暗赚出了妈妈一半的学费。而且,还有家长高瞻远瞩,说今年的offerday,全球顶尖名校放榜看到了没有?虽然千人录顶尖名校炒得热闹非凡,藤校+前10综合大学+前10文理学院届虽然有+学生,但大多数都是在海外高中就读的学生,甚至是有绿卡和外籍身份的学生,纯国内录取的offer,已经卷到了踩踏…与其在国内大海捞针,还不如出国,还更容易弯道超车。没见吗?准备留学的一批顶尖的学霸,都纷纷被爹妈塞进了深国交。03我说,既然要留学读顶尖大学,为什么不直接选美国就好了?团总说,美国的治安一直是悬挂在中国家长心头的达摩斯之剑。读书读到芝加哥大学是很骄傲,但对爹妈来说,比骄傲更重要的是,这书读得平平安安。而且现在英国读中学一样可以弯道超车,申请到美国顶尖的大学。这个我倒是知道的。因为去年有一个在英国私立高中读书的妹子,就避开了国内美本的疯狂内卷,相对轻松地申请到了著名的加州伯克利。而读美高呢?卷得遍地鸡血,爬藤前五名的美国私立高中,压力巨大甚至碾压中国衡水,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精神崩溃的不在少数。还有一年不低于五十万的学费生活费,加上综素竞赛、项目培育加妈妈陪读,绝不会低于北京和上海的百万投入。再往下说,想去美国读小学?基础教育公立普通,还不如国内体制内的学校,私立学校好但也真贵,又卷又贵!不过,最终让这个有钱的爸爸下定决心送小孩去英国的念书的,还是一份英国乔治小王子的一份课程表。六岁的小王子读的贵族精英小学「托马斯巴特西学校」,被炒得异常火爆。这所被英国贵族厚爱的学校,小学就有包括英语、数学、历史等二十几门课程。能和王子贵族建立同学圈,又能免费骑马射箭打曲棍球,就觉得钱都花在了刀刃上。哪怕只是在英国私校里熏陶,都能省下每年十万的礼仪班速成费,划算得不行不行的。所以,公立不读了,送小孩去英国。04考虑到小孩目前才小学,他甚至在英国买了一套学区房。他的逻辑是:孩子既然已经在读英国学校了,未来大概率在伦敦读大学,例如IC,UCL,King’s,LSE,买套房子总是用得上;英国疫情稳定后大量的人重新搬回伦敦中心住,租房市场火热到爆,简直是一房难求,房子不愁租且租金回报率一路看涨;英国买房不限购不限贷,产权还长且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都低,整体成本能接受。英镑更是处于相对低位,黄金窗口期不可错过;伦敦地区的房屋供给量长期供不应求,疫情导致的开工量和完工量下降更是导致了新房供给量跟不上买房人的热情,长期的价值看涨。在英国买学区房不会大赚,但基本不太会赔,跑赢通胀问题不大。在全球经济动荡之中,避险求稳的策略很重要。而且在英国读书,小孩必须有人监护,哪怕是读私立全寄宿,一年几个假期都不能留校,监护费也要几千英镑…而且好学校基本都集中在伦敦,不管是租房还是宿舍,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基本平均周租金-英镑,约-人民币,甚至有人总结过,一年下来房租占留学费用的三分之一还多。与其付房租给别人,让教育变成硬消费,还不如买套房子收房租,以房养学…知识点,什么是以房养学?就是在就读的城市购置一套房产,兼顾投资房产+子女留学。这样既可自住省租金,或出租收取租金。小孩毕业如果回国,还能通过出售或继续租赁持有房产获得长线投资回报。有钱人和中产的差别,就是永远心头有一笔经济账。有个上海妈妈,孩子在国内读的是A-Level方向,下定决心要去英国读大学,于是在17年入手了西伦敦WhiteCity临近帝国理工新校区的两房,70平米的户型大约万英镑吧(海淀清北附近的学区房早就没有这个价)。年初顺利交房,她家小孩8月份才要去伦敦读大学(感慨下这精准的规划),于是上海妈妈把房子出租了半年,因为离学校近,一转眼房子就租掉了。后来伦敦房价上涨,项目后几期同面积的房型已经涨到了万!收了租金又扛了通胀,跟当年入手北京学区房的精明人一样!读书能不能回本先不说,买到的房子以后肯定能换钱傍身…所以,过去5年以来,英国「以租养房」的房东增加了49%,创下了历史新高。听到这里,我算明白了,有钱人都不是靠开源节流致富的。该花还是要花,花在刀刃上。就比如,国际经济形势动荡,英国贷款利率处于低位而楼市需求旺盛,那就要毫不犹豫地去割英国的韭菜…但是,英国买房也确实是个技术活。项目也要看得准,好地段,有升值空间,有品质的开发商和代理商才靠谱,不然可能反而被割韭菜。团总开始看英国学区房了。他推荐由地产五大行CBRE国际住宅部带来的知名开发商伯克利北伦敦“高分宜居盘”——Silkstream,36万镑实现投资养娃两不误。不仅坐拥顶尖学区、名校聚集,还位于“伦敦最具居住幸福感”区域之一,优质餐厅、大型中超、“北伦敦Westfield”布伦特十字购物中心、+片自然绿地,便利交通,搭乘Thameslink约19分钟直达国王十字......96.7%的中小学被评为“优秀”或“良好”,项目辐射顶级私校哈罗公学;乘公交约15分钟即可到达附近的Middlesexuniversity。
项目位于伦敦两个大型再生区域BrentCross和Colindale的中间,
受两大区域升级利好加持,区域未来五年的房产增值预测24.4%,
房租涨幅17.7%,为潜力最高伦敦行政区之一;
附近有多家中餐馆及大型连锁中超供选择,驾车约5分钟到达伦敦最大亚洲美食城BangBang(新东方城),搭乘地铁约半小时到达伦敦中国城,驾车约6分钟抵达“北伦敦Westfield”布伦特十字购物中心。自Hendon火车站:约19分钟直达国王十字站
自HendonCentral地铁站:约25分钟抵达牛津街站
约28分钟抵达伦敦金融城
区域绿地占比高达28%,拥有公顷的绿化空间和超过片绿地,“伦敦最具居住幸福感”区域之一。Silkstream正式全球首发首期上车价,36万镑起扫描下方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zz/10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