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和我吐槽,学了那么多育儿道理,都说不打不吼,那我就只能和孩子讲道理,但和孩子讲道理压根没用啊。
我和她说,学了那么多育儿道理,第一件事就要记得,孩子出“问题”时,讲道理是最没用的。这让朋友非常吃惊,今天就来写一下。一、脑科学来解释原因美国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曾提出过一个“三脑理论”(TruineBrainTheory),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大脑的进化。他主张,人其实是“三脑合一”,本能脑从孩子在子宫里就预装了,负责的就是婴儿从出生就会的能力,比如吃睡,大哭。情绪脑从婴儿出生开始高速发展,而理智脑是最晚进化的,一般要到青春期以后才发育成熟。这么一看,就不难理解为啥孩子总是“无理取闹,乱发脾气”了。他们本质上就是“未发育完善”的生物,面对任何一件事,他们习惯从本能和情绪来感知,而很少使用理性决策。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互相不理解,就解释了彼此为啥总崩溃。孩子大夏天非要穿毛衣去学校。妈妈耐心讲道理,宝贝,你看,现在是夏天,穿这个会热。孩子还是一个劲说,不,我就要穿!妈妈继续讲道理孩子还是一个劲嚷嚷,毛衣,毛衣。最后,妈妈崩溃,我该讲的道理都讲了,你这个孩子咋就说不听呢?不是我们的孩子“更不懂事”,这件事的本质就是,孩子的大脑还卡在“本能脑/情绪脑”里,你非要用“理智脑”的方式去沟通,这压根就是不同频沟通,搞不好还让孩子的大脑系统死机了。这么一想,就能理解,为啥面对孩子各种问题,情绪崩溃时,你对孩子讲道理是最没用的育儿方法了吧。所以呢,讲道理可以讲,但只能在孩子状态好的情况下讲,这能帮助理智脑更好发展。而火山已经爆发了,就不要讲道理了。二、真正有用的四把钥匙那什么才是真正有用的方法呢?今天就给大家4把钥匙。1、游戏的力量孩子每晚洗完澡就是磨蹭不肯出来,讲道理不行,强行抱出来就是大哭,怎么办?和孩子玩一个“火箭发射”的游戏,孩子就是那个火箭,让孩子自己倒计时,3、2、1、发射!你看着吧,孩子准保比我们还起劲就想出来了。情绪脑喜欢游戏和快乐,很多棘手问题,不要总想着大道理,想想看能否变成游戏,让孩子参与进来。拓展思路:出门磨蹭可以变成汪汪队倒计时执行任务;不愿意出门系安全带,想象车子是太空舱,宇航员要穿上装备。2、自然结果前面举例的夏天穿毛衣,就开开心心地让孩子穿着去。大夏天的,孩子也不傻,准保才出家门没多久,就自己嚷着要脱掉了。理智脑的未发育完善,意味着,孩子无法很好预判,只能活在当下。但他们的本能脑是从娘胎就自带的,所以对于“生存”非常清楚的,绝对不会让自己“冻着/热着/饿着/渴着”。拓展思路:不吃饭,天黑非要下楼玩,这些都是可以使用自然结果的,饿一下,体验一下又黑又冷,立马就不干了。3、转换思路孩子就不爱好好走路,下楼梯非喜欢用手蹭着扶手一路“滑”下去,在家明明能走路,非要做“爬行动物”。妈妈讲道理,公共扶梯把手脏,衣服也容易蹭坏,可是孩子“屡教不改”,打了都没记性,怎么办?这是很典型的父母养育误区,我们自己容易进入“死胡同”,总觉得讲了道理孩子不听,那么我就再讲,多讲几遍道理。为啥不停下来想一想,既然讲了好几遍孩子不听,是不是讲道理这个方法就是不对的呢?转换一下思路,下楼梯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抹布,既解决了我们担忧的“扶手脏/衣服蹭坏”,又能让孩子为邻居做好事。在家爬也一样,膝盖上绑两块抹布,让孩子承包家庭的拖地工作。而且你们试试看,当我们让孩子承包做某件事,他们反而玩几天,不干了,哈哈哈。4、等待一下当然,有人说,我当下气都要气死了,想不出那么多妙招,怎么办?那这最后一把钥匙就是,啥都不做,别说话,别讲道理,就是最好的方法。为什么呢?前面说了,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就是卡在了自己的本能脑/情绪脑,我们等待一下,就是给了他们时间,自己“爬”出来,让大脑重新运行。所以,允许孩子发脾气,大哭大闹一下,等他们冷静了,我们才说话,也是很好的方法。有时候,无为也是大有可为。
三、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秘密讲到这里,还想和大家说,了解了脑科学知识后,也能掌握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秘密。孩子不爱读书,我们讲道理也是没用的,说不定越说,孩子越“厌学”,毕竟理智脑要到青春期后才能成熟,才能明白“读书为了自己好”。所以,要调动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就要在本能脑/情绪脑上做文章,分享两个方法。1、激发内在需求都说孩子读书前读后忘记,但奥特曼那么多,全都能区分背出来,这里的差别就是,记住奥特曼是孩子的内在需求。所以父母要把“好好读书”的道理变成孩子会喜欢的人,让孩子自发地想要成为那样的人,那他们的情绪脑就会产生这样的信号:我喜欢,我想要,就这么简单。说简单点,就是从小帮助孩子有榜样,立大志,但这却是很多父母低头忙着“鸡娃”而忘记的。3岁开始让孩子看到身边厉害的人,5岁开始做做职业启蒙,6岁开始读读简易版的人物绘本/纪录片,这些都能让孩子找到“内在的需求”。《小王子》里有一段话,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人分配任务,而是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说的就是激发内在需求,这反而是父母要花大力气引导孩子做的。2、改变环境环境是第三任老师,这是很多父母都忽略的。仔细想想,我们也是如此。所在公司同事都积极向上,团队协作,你也就不会摸鱼;反之,大家都是扯皮偷懒,你肯定也就不想好好工作。“你”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就是环境本身。这其实就是本能脑的驱动,人会本能适应环境来维持生存,就这么简单。明白这点后,想要孩子爱上学习,那就是从改变环境开始。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家庭有了孩子后会把客厅电视墙改装成书墙,而就是这样的小改动,孩子的阅读习惯就翻天覆地改变了。虽然我并不觉得为了孩子要“牺牲”个人生活,但至少有个简单的道理大家要认可,自己爱刷短视频看电视打麻将的,那就别指望孩子愿意端坐在写字台学习。这时,你再讲道理都徒劳,唯一要改变的就是家庭环境。听完我今天的分享,你再回想之前学的育儿方法,共情、正面管教、PET、非暴力沟通等等,可不都是指向一个核心思想:讲道理没用。要解决育儿问题时,不要讲道理,避免孩子卡在本能脑/情绪脑;没有育儿问题时,多和孩子讲道理,让孩子的理智脑更好发育。这才是育儿正道。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高,记忆力比别人家的孩子高,自己的孩子可以过上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这是每个父母平凡且简单的愿望。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许多家长在孩子一出生,刚开始啼哭的时候,就在努力寻找对于智力增长开发有用处的妙招,为此可谓是千方百计费劲的心思。
“孩子长大以后智商高还是低,体现在家长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脑部训练”李玟瑾教授在一则视频讲座中说道。
关于让孩子充分激活大脑,发挥脑功能,锻炼智力,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将来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其他学科都需要运用到这种能力。
而且思维能力是后天练出来的,根据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岁是孩子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
都说“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暑假”,在今年这个超长的假期里,我们作为家长,该怎么帮孩子进行幼小衔接的思维训练呢?
《疯狂大脑思维训练》是一套专门为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打造的思维训练游戏书,它参照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认知发展理论开创者让·皮亚杰的理论体系编写而成,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逻辑力、想象力、表达力等12大能力,全面开发孩子大脑!
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种应该多注重思维的训练,从小就充分激活孩子的大脑,像折纸这类和魔方这类的东西我们应该多让孩子玩培养,总之家长们需要正确的认识手和脑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养育娃娃,对娃娃未来的成长会更好。
《疯狂大脑思维训练》整套书中一共有2星、3星、4星、5星几种难度,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年龄,而且里面的题目并不是从低到高按序排列的,一本书中综合了许多类型的题目,这样的排版不仅可以避免孩子做单一题型的劳累和乏味感,而且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不会越做越难。
需要的朋友,点击下方即可入手:
AX34疯狂大脑思维训练营(全10册)精选¥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zz/13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