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位自称“哈尼族文王第十一代王子”的选手参加了某音乐类选秀节目,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让导师为他转身。一时间“哈尼族”、“王子”等热词频频出现在各大娱乐头条,引起网民热议。那么,历史上真的存在哈尼国吗?哈尼族又真的有王子吗?哈尼族又有哪些风俗礼仪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独树一帜是哈尼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自称为哈尼、卡多、雅尼、碧约、布都、白宏等,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其中哀牢山区的元江、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绿春、江城等县,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占当地人口的一半以上,占哈尼族总人口的76%,其余分布在无量山区、红河以东各县。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哀牢山和蒙乐山之间地区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等县。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并有三种方言,彼此差异很大,不能互相通话。过去一直没有文字,直到年才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村寨大多建在海拔米到米的山区和半山区。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还善于种茶。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久远,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
(图片来源于网络)生生不息永哈尼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南迁的古代北方的羌人。羌人原来游牧于青藏高原后逐渐向南迁移。公元前3世纪,其先民已经居住在今四川大渡河南岸及雅砻江以东的沿泽地带。7世纪已居住于今哀牢山、无量山区一帯。唐、宋时隶属南沼、大理国,以后又先后被元、明、清封建王前所统治,其间一些首领曾被授予世袭封土司官职。
绵延不绝神火塘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哈尼族有共享猎物之习,当猎手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家都可分享一份。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客人离开时,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品。
(哈尼族火塘图片来源于网络)吉祥如意庆佳节哈尼族与汉族一样,也过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六月节。此外还有“栽映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哈尼族传统历法把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个季节,每季为四个月。在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一个是十月年,另一个是六月年。
十月年是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过,历时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届时家家都要杀一只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全家每一个成员都得吃上一块鸡肉,准备出嫁的姑娘则不能吃。随后要做三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献给同氏族中辈分最高的老人。寨子里要举行盛大的街心宴,即每天有近百张桌子连在一起,各家各户都争相献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展示自己的烹调手艺。
(哈尼族长街宴)
六月年是在六月里举行,具体日期由祭司选定,以祭天神和谷神为主要内容。届时也要杀鸡宰羊,举办酒筵盛餐。在为天神建盖秋房时,要在门口杀牛进行祭神,祭毕按人均分牛肉,共享神赐。
(哈尼族棕扇舞)经过前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已经对哈尼族有了一定了解,哈尼族在历史上是没有建国的,所以就不存在“哈尼国”。明清时期,中央政权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土司掌管一方事务,解放后为了表达尊敬,还有人将这里德高望重的族长称为土司,所以,王子一说也不必当真。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哈尼族的信息,或者欣赏哈尼梯田,不妨亲自来到展厅现场哦。
新展信息
展览主题:云上梯田——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图片展
展览时间:.4.4-7.4
展览地点:南越王宫曲流石渠遗址主楼二楼临展厅
注:文章来源doc个人图书馆《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编辑:周建飞(实习生)
责任编辑:杨天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zz/6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