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法国的作家或文学作品,大家大多都会想到雨果,巴尔扎克,普鲁斯特这些文学大师。
然鹅,L’étranger(《局外人》)用语相对简单,读起来没啥挑战;Lepetitprince(《小王子》)大家都知道,B格不够高;àlarecherchedutempsperdu(《追忆似水年华》)在普老师的笔下不是全从句就是没标点,实在是太劝退。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心理学入门书籍:
GustaveLeBon的Lapsychologiedesfoules(《乌合之众》)。
这本书最基本的观点就是个人是有意识的,而群体则是无意识的。
在此挑几个书中的基本观点,看看法语课堂的浮世绘~
1.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举个栗子:
一个人看课程回放:老师这么讲是对的,那样讲不太准确。
大课堂听课:大家都点头,我家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
2.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不会记得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人是谁,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疑。
举个栗子:
师曰:二组动词在初级阶段出现的次数很少,到了高级阶段才会慢慢浮出水面。
学生:我不记得哪个老师说过,掌握了二组动词,就掌握了全世界。
3.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举个栗子:
下课后的老师:这个班虽然有几个学生的水平不是很好,但是大家都是很积极的。
教研会上:我们法语所有学生都天赋异禀,法语人是最优秀的!不接受反驳!!
4.群体只会做两件事:锦上添花或者落井下石。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举个栗子:
打分时候的个体:一个老师不错,一个差强人意,咋整?
跟同桌小眼神儿一交流:要么都给5,鼓励老师继续进步;要么都给4,谁让他们没配合好?
5.群体不善推理,却又急于行动。
举个栗子:
师曰:很多不规则动词变位的单数人称词尾可以参考二组动词,哎哎哎,你们别急着抄课件啊,听我说两句嘿
原书的经典观点还有很多,强烈推荐大家阅读~
Ps,老老实实看中文版吧,法语版既不好买也不好读
带一波货:个人认为董强老师的译本最优~
↓↓↓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zz/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