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周末愉快!
或许你看过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或许没有。但想必关于《小王子》的书评写得已经够多了吧,没准儿周保松这本《小王子的领悟》你一定没读过吧?
作
者
周保松,七十年代生于内地农村,八十年代移居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并取得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喜欢文学,关心教育,研究政治哲学。
我们第一次读《小王子》的时候,或许认为这是一部给小孩子看的童书故事书吧,其实不然,多读几遍,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和领悟,它又像是写给我们大人的故事。正如圣埃克苏佩里在书里所说那样:“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孩子(但很少有人记得)。”没错,周保松先生读懂了。
《小王子》是“一部精彩的哲学寓言,内里潜藏了圣埃克苏佩里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处境的深切关怀。”
随着周保松先生的浅白的语言,娓娓道来他对《小王子》的领悟以及在成年人的角度试图解读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对《小王子》倾注的思想。周保松先生在后记里写道:
“本书不是文学评论,也不是人物索隐,而是哲学书写。我是从哲学的观点,探讨《小王子》的哲学问题。所谓哲学的观点,牵涉到概念的分析、价值的论证和生命意义的反思。”
当然无可厚非,周先生职业是研究关于政治哲学的问题。相较于那些皇皇哲学巨著,以我现在的资质当然是读不懂的,甚至很难领悟。所以我还是回到周先生深入浅出的《小王子的领悟》上吧。
说白了,这本书就是一束关于《小王子》的哲学札记。纵观以下问题,实为抛砖引玉
1、“是小王子太天真了还是大人过于老成世故?”
小王子天真没错,大人过于老成世故也没错,错就错在大人成熟后失去了童心。忘记了他曾经也是孩子。什么是童心?
周保松先生引用圣埃克苏佩里的一句话:“只有用心看才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
称之为童心。人的成长,是个社会化的过程。从童年的无知到成年的世故圆滑,都与这个社会有干系。人一旦融入社会,就不得不遵守这些社会游戏界定的规则,并影响和支配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俗话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断的被社会同化,潜移默化,渐渐的渐渐的,大人的童心也失去,忘记了这是人最起初、最天然的情感和价值。与其缅怀与感慨死去的童年,不如永远怀着童心生活着。
那么,在现代社会上,既不愿与社会妥协又如何保持我们的童心不被湮灭呢?
周保松先生在《小王子的领悟》给我们的答案是:“在明白社会世态后,依然保存童心,依然认真地活着,依然愿意真诚地建立各种驯服关系”。有着异曲同工的还有罗曼·罗兰曾经也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2、“小王子为什么会离开玫瑰?”
是他经历了一场初恋的危机,这场危机使得他无法面对玫瑰,也无法面对自己。小王子和玫瑰都是初恋,他们深深爱着彼此,却相处得不是很好,以至于误解、相互折磨。只是不懂的如何维系这段感情。这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
周保松先生如是说:“初恋的脆弱,正是因为双方都渴望得到最好的爱,但却不懂得怎样好好去爱。爱,需要学习;受伤、跌倒、挫败,庶几是这个过程必经一课”。
小王子只有离开玫瑰后,经历过“曾经沧海”,才能领悟到初恋的何其为,何其不为。只有这样才会理解玫瑰和了解自己。
3、“小王子离开玫瑰后,玫瑰怎么办?”
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以周保松先生的领悟试图解读一下。他认为玫瑰没有小王子之后,一样能过得自主,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不依赖和屈从于别人,有能力和有信心去规划和追求自己的人生,并在各种问题上为自己作出决定切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解读呢,试想一下,如果小王子离开之后,玫瑰终日哭哭啼啼、以泪洗脸,要死要活的,这当然不符合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本意。换句话说,假定玫瑰是女性的形象,当一个人男人离你而去时,没有他你真的就活不下了吗?
人终究是回到自己本身的,没有谁可以陪伴你一生,只有你自己。
玫瑰也一样。在离开小王子之后,要学会独立,不再依赖于别人。这,或许就是分手后最大的成长吧!
4、“玫瑰不是宇宙唯一的,小王子还要继续爱她吗?”
当小王子遇见到五千朵玫瑰时,内心一顿崩溃,他觉得他的玫瑰并非宇宙唯一的,只是五千朵玫瑰中的一朵罢了。这让他很伤心,但他却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玫瑰:
“要是看到这个场面,她会非常生气的……她又要拼命地咳嗽,假装快死了,免得下不了台。到时我又得假装去照顾她,因为不然的话,为了让我内疚,她真的会让自己死掉……”
在小王子的自我认知里,已经明白他的玫瑰并非“独一无二”。什么是“独一无二”。
周保松在书里说,在认知意义上,某一件事物是否独一无二,原则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认知能力去做出验证或否证,而得出的判断是有真假可言的。
已经明白“独一无二”的意义后,小王子仍旧爱着玫瑰,问题是又要基于什么理由去继续爱玫瑰呢?答案就是,驯服。狐狸让他明白驯服的道理。小王子对玫瑰的爱,不是由于玫瑰是世上唯一的,而是因为两人彼此驯服,互相照亮了对方的生命。因为你被我驯服了,所以你才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在“驯服”之后,你的“独一无二”与我而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宇宙唯一。
因为你是我的玫瑰。为你浇水、为你除毛毛虫、为你屏风挡风的人都是我,你对我来说就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小王子继续爱玫瑰的理由。
5、“是什么让小王子明白驯服的道理?”
是狐狸。如果没有狐狸的出现,小王子也不会明白“驯服”的道理,更不会懂得如何面对这段感情。
当小王子得知真相,他的玫瑰并非宇宙唯一时,如果没有领悟到“驯服”的道理,也许小王子就不会继续爱玫瑰了。只有驯服过的东西,与我而言,就是我的唯一。
同样,周保松先生在本书里还谈到关于“自我驯服”的理念。“人即是主体,也是客体。自我驯服的意思,就是我们将自己的生命视为需要用心善待和建立关系的对象,通过感受自己的身体,倾听自己的内心,爱惜自己的人格,我们慢慢学习认识自己和爱护自己。”只有先把自己驯服了,才有可能去驯服别人。
6、“为什么大人这么奇怪?”
因为他们孤独,将生命虚耗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面。小王子离开他的B之后,拜访了国王、虚荣的人、爱喝酒的人、做生意的人、掌灯的人和地理学家。
这些都是现代人的缩影。小王子和这些大人们都是一面之交,并没有在他们的星球停留很久。正是因为大人们孤独,又不懂的如何面对。
周保松先生认为圣埃克苏佩里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有很深的关切。“迷恋权力、妄求虚荣、追逐金钱,相当程度上,是现代人的生活写照。”
站在小孩子的角度上看,国王的“孤独的命令”、虚荣人的妄求、爱喝酒人的愧疚、生意人的“数字金钱”、掌灯人徒劳无穷的“莫比乌斯环”、地理学家的固步自封,都与“我”的世界观很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大人很奇怪;换个角度,这些对大人来说,都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无可厚非,并不觉得感到奇怪。
周先生在哲学的角度上如是说:“在高度商品化、理性化和原子化的现代消费社会,个体越来越难和人建立内在的、亲近的、非工具性的联系。”
那么如何走出孤独的状态呢?本书给出的答案就是:驯服。用心建立各种驯服关系,并在这些关系中找到爱和责任,人类才有机会走出孤独的泥淖。小王子通过驯服玫瑰,并找到爱和责任,所以他是不孤独的,他注定和大人与众不同。
7、“小王子把命运交托给毒蛇,是明智之举吗?”
是的。为了爱,义无反顾。小王子为玫瑰浇水、除毛毛虫、挡风,这些都基于小王子已经潜移默化对玫瑰驯服,只是他们彼此都不知道。因此,在小王子离开B后,来到最后一个星球—地球,经过狐狸的教导,明白了“驯服”的道理,“人需要对自己驯服过的负责”这就是狐狸的道德原则。也是小王子最后的领悟。
小王子最终明白,他错了,离开玫瑰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为了承担这份责任,小王子意识到不得不回去B照顾他的玫瑰,同时也是为了减轻自责。
但是“只是路途更遥远…路上也很艰难…”,在和毒蛇一番对话后,“…如果将来你特别想回家,我可以帮助你。我可以…”这就是毒蛇给小王子的希望。
小王子觉得它可以帮他回到他的星球,只要有一线希望,小王子都想试一试。因为他内疚、自责,如果不好好化解这场危机,他就会终于生活在歉疚和羞耻当中,显然这不是小王子所看到的,他只是想回到玫瑰身边,向她忏悔,弥补之前的过失。
所以说,小王子为了能够回到玫瑰身边,不惜把生命交给毒蛇,何其悲壮又高贵!
在这里的讨论,周先生还向我们引申到关于道德的哲学问题。什么是完整的道德主体?
能够自主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同时愿意承担这些判断和行动带来的后果。人都要经过道德的成长,引用罗尔斯的观点就是,人的道德发展有三个主要阶段:权威的道德、社群的道德和原则的道德。“在儿童时期,小孩会基于对父母的爱和信任,服从他们发出的道德指令;及后年纪稍长,人们进入各类社群,拥有不同身份,并愿意服从这些社群根据不同角色而界定的各种规则,例如家庭、学校、教会等;最后,当人的道德能力发展成熟,他就会成为能够做独立的道德判断且愿意服从道德原则的人。如果他不能善尽自己的责任,他的道德情感就会令他产生强烈的道德歉疚。”
这就是周保松《小王子的领悟》的魅力所在,没有太过于学术的词语阐述解释哲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能让每一个大人都能看得懂,周先生带你入门,领悟看个人。
感
想
看完《小王子的领悟》,悄悄合上书,你会发现,《小王子》不单单是写给孩子看的,也是写给大人看的。那些曾经说看不懂小王子的大人,可以尝试着看这本《小王子的领悟》,或许你不赞成周保松先生的解读或领悟,没关系,毕竟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思考方式都有所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的领悟,即小王子的领悟。
《小王子的领悟》仅仅代表周保松先生读《小王子》的哲学思考罢了,并不代表全部意义。
古语有云:“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周保松先生就是这个“师傅”,他只是站在他的立场,向我们展示了他对《小王子》的哲学思考,并提供这样的一个思考的方法作为参考,并不代表全权代表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所倾注的个人思想。而修行呢,就看个人的领悟了,回头再看看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吧,希望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思想感悟,照亮你的前程!
文字:覃恒大
排版:沈雄健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zz/9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