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是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在国家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阅读在中小学校园提升到了应有的新高度。阅读力是学习能力的脊梁,是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综合能力的基础,也是人终生学习的必由之路。
我大学学的是外国文学,编辑是编外国文学,参与过“诺贝奖文学奖获奖作家丛书”的编辑,担任过“村上春树精品系列”的策划。近三年来,策划出版了由王蒙任总顾问,朱永新、聂震宁任总主编的“亲近经典”系列卷及有声融媒体读物。结合自己的编辑、策划以及翻译工作的感悟,就阅读与教育话题里外国经典阅读这一议题,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为什么要阅读?
教好学生是老师的初心,如同出好书是编辑的初心。有了好书,就有了阅读的底料。选择好书去阅读,自然能教学相长。那么,老师,一个以树人、立人为主旨的职业,作为学生灵魂的守灯人、孩子内心世界的领航人、学子精神坐标的奠基人,以怎样的姿态来引领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学生,从哪些创新思维引导他们畅游书海、阅读世界名著?选定哪些名著?从哪些维度去寻求更具体系、更契合经典阅读的内在规律,并与内在规律环环相扣呢?
阅读与教育,如同人的呼吸,须臾不曾离分。可见,要搞好教育,需专心研究阅读。老师的阅读理念与垂范选择至关重要。老师是学生望得见风景的一扇大窗,是通向大海深处的栈桥。老师的气度与视野、内蕴与沉淀,是激发莘莘学子创意潜能的催化剂,是指引孩子养成好习惯的点金术,是锤炼学子成长的炼丹炉。
在这个碎片化阅读、快餐阅读盛行,动漫、视频丰富的读图时代里,远见之士皆有共识:阅读名著是提升学习力的最佳途径。
经典名著,可谓浩如烟海,洋洋大观。小学阶段要有小学生的名著地图、名作家地图。老师要给自己预备教育名家名著地图。老师要建立自身的认知系统,从教育职业的角度,开展基础阅读,了解教育发展史,在理论架构上完成第一步。万丈高楼平地起,起于初心,起于先哲们的长情陪伴。除了中国的孔子、孟子、庄子、朱子、王阳明、陶行知等先哲外,国外的亚里士多德、笛卡尔、蒙田、蒙台梭利、杜威、皮亚杰、苏霍姆林斯基等的理念要时时温习。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hg/1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