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导读·第三章
面对这样一位让“我”惊奇不已的小人儿,作者的好奇心理自然会激发起:想知道小王子从哪里来?是每一步!
可偏偏小王子只是“对我提了好多问题,而对我的问题总像没听见似的。”——这正是孩子与成人之间沟通最为显著的特点:孩子总是有没完没了的问题,十万个为什么都不算什么。而对于成人的规则与追问似乎没有感觉,他们总是能跳跃着思维,对一切充满着好奇,却又忙得顾不上介意大人所介意的一些问题:比如你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
当小王子得知“我”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表现出了极大的开心: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而“我”却因此被惹恼了:为何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呢!——谁都不喜欢别人拿自己的不幸不逗趣儿。这里同一件事情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很值得我们学会在不同的立场去感受事件本身。想想小王子的开心是什么原因,“我”恼怒是什么原因。
当得知“我”是开飞机从天上掉下来时,小王子反倒显得有点失落了:“就靠它,你来的地方不会太远……”
飞机飞行的高度离地面的距离不算远!哪怎样的距离才能算是远呢?星球到星球之间的距离其实也不算远,最远的莫过于一个人的心灵到另一个人的心灵,就像孩子的心灵到成人的心灵,成人的心灵到孩子的心灵。如果你以一个人就是一座星球为前提的话,你就不难理解这种距离的概念了。大家不妨这样想一想:当你心中真正喜欢一个人时,你们心灵之间几乎是没有距离的,用流行的概念来说就是“秒通”;而当你不喜欢一个人,就无法理解这个人,与其心灵的距离就是无限的,因为你怎么努力也无法到达目的地——在这个人的心灵深处着陆。
而对于箱子里的那只“羊”,成人与孩子的态度又是截然不同的:
“我还会给你一根绳子,白天可以把它拴住。”“可要是你不把它拴住,它就会到处跑,还会跑丢了……”——这就是成人的思维,在成人的世界里,约束无处不在,哪怕是对一只原本就抽象的“羊”,绝对不可以让它乱跑。记得之前在许多次亲子共读过程中,原本孩子们在阅读中自由的想象交流,他们的思维总是因为家长这样的限制那样的限制给牢牢地拴住了——家长们生怕自己丢了那只羊——偏离自己所设置的标准答案,走出自己所准备的房子(箱子),所以总是借以各种名目来将你的身体和思想一起“拴住”。
至于小王子对待箱子中的羊则有信心得多。因为他坚定地相信羊不会离开,哪怕是“到处跑,笔直往前……”因为小王子的家园,也就是他的星球只有“一丁点儿大!”“就是笔直往前跑,也跑不了多远……”
——读到这里,你一定对于小王子所在的星球充满了向往,和“我”一样急于想知道他究竟来自哪里!想知道他所表现出来的“忧郁”又具有怎样的故事?——这也是写故事人常用的一种方法,叫“悬念”,也可以叫“吊胃口”!也就是激发你一直向读下去的一种技巧。
——一个人就是一个星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推想:画出属于小王子的星球,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为自己设计一个属于你的星球!
(紫雨年1月11日星期四)
紫雨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hg/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