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母语叙述,一部由法文写就;一部创作于当代,一部可追溯至遥远的二战;一部可称为作者的“处女作”,一部几乎成了作者的绝笔……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与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当置身于两个世界的它们携手朝我走来,带给我的感动与震撼却别无二致,仿佛连逢开卷必落下的泪水,都是同一种滋味。
它们皆堪称各自作者的经典之作,故事情节想必大家都基本知晓,在此不作赘述——似乎也没什么好介绍,篇幅仅限于中短的它们,情节简单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北极村童话》讲述了小女孩迎灯寄住北极村姥姥家近一年的生活经历,《小王子》记叙了居于外星的小王子寻访各星球,期间在地球上遇见“我”,最终回归家园的历程。不比其他许多小说让读者体会坐过山车的刺激,它们俩仿佛汩汩泉流,从岸的这头顺势游向那头,便完成了使命,画上了饱满却留有余白的句号。并非作者无力搭筑更精巧的架构,情节的简略是为了给另一方面的丰繁让出舞台,纸背后的、文字没有直接吐露的,恰恰是作品最渴望表达、最令我们掩卷长思回味无穷的。
就像狐狸赠予小王子的那句:“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读此箴言,你是否会有一种仿若触电的震撼感?是否有一处久违的温柔之乡,此刻在你眼前铺展重现?
那模样很像纯澈明净的生命本初,很像——童年,对吗?
小时候,我们似乎更擅长用心灵观察周遭世界,即使那时的我们并不知晓。几乎是出于本能,我们爱在旅途中全程趴车窗看风景,我们爱观察并深究路边不起眼的一草一木,我们爱提一些在大人看来毫无意义的问题,且坚持刨根问底……大人往往会取笑这样的我们,认为我们幼稚无比。确实,幼稚与聪明难以挂上钩,但它也绝不能同愚蠢划等号,它只不过与所谓“成熟”天各一方罢了,而成熟未必总是一件幸事。当自诩成熟的大人们立于他们自己定义的世界之巅,视线触及的景色可能还不及孩子仰望的星空那样壮美辽阔。因为大人的眼睛看不见许多隐蔽到几乎遁形的东西,可恰恰是那些细碎而闪耀的金子,连缀并点亮了我们人生的意义之网。
用心去看,意味着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最终用心去回馈。只有这样,你才会对视觉早已熟悉到疲倦的事物重燃好奇;只有这样,你才能拨开误会的迷雾、绕开惯性思维的陷阱,发现真正值得珍爱与呵护的宝贝;只有这样,你才能将每一缕真情细细体悟,对每一份幸运深深感激;只有这样,你才会以同样的方式,给揽你入怀的世界一个泪中含笑的拥抱。
上述言语,在久经世事的大人读来是用以警勉的心灵鸡汤,而对可能连字都还不识得的孩子而言,却是无需刻意便自然践行的日常。大人不懂这些,正因为大人懂得太多了。
寻访星球的小王子不懂世界上许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而他每有疑惑,总有足够的兴致驱使他非问出答案不可。
寄住北极村的迎灯不懂严峻的政治形势凶于猛虎,因而她大方地和苏联老奶奶交往,陪伴她走尽此生最后的寒凉。
而围绕他们身边的“大人们”——其他星球上的居民与村里的群众,懂得太多太深入,他们所认为的真相扼杀了另一种真实的可能性,他们自以为看得很清楚很透彻,殊不知另一双长在心灵上的眼睛已然久久沉睡,再难唤醒。
然而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小王子》里住在各自小行星的人们有不同见解:国王认为是无可比拟的权威,虚荣者认为是他人的崇拜,数星星的人认为是对无数宝藏的占有,掌灯的人甚而认为只是谨守条规、尽忠职守……《北极村童话》里迎灯的姥爷姥姥,则用实际行动回答:“看清形势,保全自身比什么都重要。”
上述种种,皆有其理,却终难以升华为极致的真理。
人活一世,固然要追求许多外物,有时是出于价值观的一种主动求索,有时是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作出的选择。这自然无可厚非,但我们亦要时常提醒自己:切勿本末倒置。
因为最重要的东西,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我们视作应当继而弃之不顾的。这种“自以为是”的底气一定程度上源于生活经验的累积,故而随着年岁渐长,我们的感官愈发迟钝,面对曾今轻易拨动心弦的事物,长大的我们变得无动于衷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错误,一种悲哀。
仍处童年的孩子没有长年累月的经验作指引,亦少受物欲诱惑的纷扰,他们的头脑单纯直接,他们的心窗澄澈透亮,因而他们能看见人活于世的初心,他们能更轻易地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
对于小王子而言,最重要的是他那颗星球上为他而生的独一无二的玫瑰花。对迎灯而言,最重要的是忠诚的傻子狗与慈爱的老奶奶给予她的关怀和陪伴。除此之外的所有,在他们看来都是可以适当舍弃的。他们的心灵,真真切切观察到了、感受到了美好所在及其独有的价值,其余一切与之相较,难免黯然失色。
其实,一样物件之所以格外重要,是因为我们在它身上倾注了时间和心血,使它变成与世界上其它同类型物件不一样的、仅属于我们的独一无二的珍宝。就像小王子的玫瑰花,就像童年时我们每夜搂着入睡的布娃娃,我们爱它们,因为付出的时间和心血是无法复刻的,它们与我们而言,便是无可替代的。
其实,一段感情之所以格外重要,是因为彼此双方皆在其中投入了真诚与爱,使它得以跨越种种主观客观的障碍,直抵人心,融成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迎灯同傻子狗、老奶奶的爱,就像童年时我们与要好小伙伴的情谊,我们珍视它们,因为彼此交换的真诚与爱是不忍辜负的,它们于我们而言,便是难以割舍的。
生命中真正珍贵重要的东西,往往由生命的轨迹——时间写就,往往由生命的色彩——情感渲染。唯有为之付出光阴,灌以心血,唯有为之触动真情,投予挚爱,我们才实实在在地拥有了它们,它们才实实在在地构成了我们生命本身。相比于膨胀而虚无的身外之物,相比于理智十足却束缚人性的观念戒律,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孜孜以求的?什么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捍卫坚守的?我想,文字进行到这里,我有了答案,你也有了答案。
当然,在这之前,你首先需要观察到那些珍宝,进而仔细辨别出它们,继而深切感受它们,然后才谈及拥有,谈及感恩。而这一切,缺少一颗晶莹剔透的心,寸步难行。正如我们熟知的、典型的“大人”,他们极可能连观察的第一步都无法办到。
…………
如果童年还在、还在童年,该有多好。如果还是记忆中那只模糊的矮小身影,该有多好。
我们站在成人的世界回首张望,呼唤童年。然而童年任凭千唤终不得归。我们不可能让时光沙漏倒转逆流,正如书中六年后的“我”无法再回到与小王子共处的沙漠,正如执笔写下《北极村童话》的迟子建再变不回七岁的“灯子”。但“我”依然努力将每处细节尽说,迟子建依然尽心把每段故事详述。“我”忘不掉那段奇遇,迟子建丢不下那段回忆。那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忘,不舍得丢;那是因为纵使“小王子”、纵使童年一去不返,长大成人的我们依然渴望以小王子的眼光看世界,依然渴望保留一颗晶莹剔透、纯净无暇的童心。
童年只属于孩子,童心却可以属于每个人。就好像《小王子》与《北极村童话》,它们不仅写给青少年读者,它们献给我们每个人。
麦青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hg/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