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文丨福林妈咪最近听了很多老师的授课。发现好老师有个共通点:擅长讲故事。正好儿子最近经常缠着他爸爸讲故事,我在研究我讲故事和爸爸讲故事的不同。同样一件事,在我这可能是平淡如水,在他那就突然潮起潮落,而且每一遍感情还都不一样,听的孩子欲罢不能。那么,作为父母,修炼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就很有必要了。为什么有的故事就吸引人,而我们聊起一件事,就没那么吸引人呢?第一,要有转折。在《科学需要讲故事》一书里,作者将故事的模式归为两种类型:AAA模式和ABT模式。AAA模式,即and,and,and。所有的内容平铺直叙,就像一篇学术文章,非常无聊。故事最怕平淡无奇,这种方式不能勾起孩子的兴趣。ABT模式,即and,but,therefore。在故事中找到转折点,并引导情绪的变化。转折就是戏剧性的来源,有了转折,故事才有波澜,孩子才不会听的昏昏欲睡。比如《灰姑娘》,剧情的发展就是通过一个一个转折展开的,从爸爸宠爱的女儿,到变成灰姑娘,再到变成美丽的公主,然后钟声敲响,她又变回了灰姑娘,最后的最后,她被王子找到,成为了王妃。讲故事,就是要找到故事中的转折点,加以渲染,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如果是自己编故事,则要注意设置悬念,让孩子跟着你的故事去想象,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转折配合悬念,就可以勾起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比如龟兔赛跑的故事。正常来讲,乌龟明明跑得比兔子慢很多,为什么比赛的时候会输掉呢?和寻常逻辑不一样的故事走向,吸引着孩子一起思考。然后镜头来到比赛场上,原来兔子觉得乌龟肯定不会赢过自己,所以放心的睡了一觉,错过了比赛,这才让乌龟赢了,这种出乎意料和喜剧效果,就会让孩子感到开心。第二,用具体和细节打动孩子。想要把道理讲的深入浅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找到一个人物,讲述他的故事。比如很多孩子看完刷牙的绘本后,不喜欢刷牙的孩子主动刷牙了,看完挑食的绘本后,挑食的孩子不再挑食了,这就是一个具体形象对孩子的影响。这就是“具体”带来的力量。聚焦于一个人,比聚焦多个人,产生的冲击力更大。有一句话说得很在理:个体生命的死亡是一场悲剧,而万人的死亡只是一个统计数字。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宏大叙事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规模很大,立意和深远,但是没有具体的细节和画面,人们就没有办法获得真实感。上次和孩子一起看电影《唐山大地震》,就很有感触。之前受别人对这部电影评价的影响,我也觉得这部电影不是很符合预期,尤其不能理解,为什么一部讲地震灾难的电影,只讲一个家庭的故事,而且只聚焦在妈妈只能救一个孩子这样极端的情况下。可是我问孩子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孩子却说,这个妈妈真可怜,地震太坏了,千万不要遇上地震。我突然想,这不正是电影的主题吗,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这一点,就足够了,不然真的用镜头重现地震后的画面吗,那是记录片,不是电影,电影需要故事。母亲在做决定时的艰难,再次见到女儿后情绪的复杂,这些具体的细节,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那我们给孩子讲故事,怎么才能抓住细节,让故事不那么空洞呢?如果是读绘本,我们要充分的从画面中寻找细节,寻找有意思的地方,然后引导孩子一起说出这其中的深意;如果是讲故事,父母可以根据剧情进行引申,把一句话讲成一段话,描述出的神态、心理活动、语言、对话,再加上一些环境描写,这样故事就会变得丰富了。第三,故事要有含义。好的故事需要主题和含义,没有内涵的故事,听不懂他在讲什么。不管什么故事,都需要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就像我们小学的时候每节语文课老师讲的那样,只有分析出中心思想,才知道作者为什么写这个故事,只有确定了中心思想,才只能进一步展开想象力,去编造人物和情节。同时,如何突出你的主题,也需要进行思考:第一类是就事论事。龟兔赛跑,最后比小白兔跑的慢的乌龟赢了,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沾沾自喜,而要脚踏实地,不要狂妄自大,而要坚持不懈……第二类是主题延伸。《小王子》中,玫瑰代表什么,唐诗中,月亮代表什么,通过对意象的分析,能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这并不是指要强行给故事上价值,而是要搞清楚每个故事讲了什么事儿。就像是说话一样,一个人如果说了一大堆话,别人听了之后却不知道他想表达的是什么,那这些话就是一些废话,仿佛流水账,会把人说的云里雾里,更不用提趣味性和故事性了。前几天看一个影评人评价《向往的生活》和《朋友请听好》这两个慢综艺的区别,其中提到一点,虽然都是主打慢生活和治愈,节目没有固定的流程,但是《向往的生活》让人一目了然的总结出主旨:在田园之间请朋友过来吃吃喝喝做做农活的那些事儿,而《朋友请听好》虽然主持人和嘉宾都非常优秀,但是节目流程的不确定,让新观众无法预设节目这时候是在做什么,下一步是做什么,所以容易感到枯燥。第四,人物形象要立体。那些深受一代孩子喜欢的经典银幕形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主角普遍存在一些小缺陷。比如钢铁侠的傲慢、猪八戒的爱吃,受到药物控制变小的柯南……虽然是缺点,但是这些特征更容易让孩子记住,给孩子带来乐趣,这个人物就饱满起来了。这些角色身上的小缺陷,可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不完美,他们都有自己的特征,鲜活而生动。一旦人和人之间找到了共通点,便更容易产生连接。故事里的人物遇到的困难,我们也会遇到,故事里的道理,也是生活的道理。一旦产生了连接,便更容易产生移情,帮助孩子构建共情的能力。当故事里的人拥有了正常人会拥有的情感,他就更加接近真实,更加立体,能够让孩子和他建立感情。而好故事讲述者,自然要将人物的饱满特征表现出来。怎么做到呢?首先是人设。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人设,好的人人设可以让孩子快速掌握人物特征,而又不显得千篇一律和呆板。我们可以从描述外形开始,塑造人物,然后用能顾体现人物性格的语言、动作、侧面描写等部分烘托人物特征,比如美丽、高大等。其次是情节发展。通过人物在情节当中的选择,体现人物的性格,这就是情节和人物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比如通过主人公身上发生的事情,来表现主人公的善良、勇敢等等。第五,声音要能传达信息。声音也能传达很多情感,表达很多语境,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声音变化引起孩子的注意力,给故事增光添彩。比如不同的角色,应该有不同音色,声音还要体现不同的性格。比如小女孩儿的声音和老爷爷的声音,要有区分度,一般来说,年轻者的声音更加高昂,声调更高,年长者的声音需要浑厚,音调要低一些。不同的小女孩儿,活泼的和安静的也要有区分度,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要抓住人物特征。来到了不同的情景,人物出现不同的情感,也要用声音来表示,兴奋的,沮丧的,害怕的,等等。我以前会给孩子听一些讲故事的APP,和孩子一起听的时候,我也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模仿,提高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同时也锻炼自己对声音的控制能力。时间长了,体会到了声音的魅力,我发现自己对讲故事充满了兴趣,给孩子讲的时候,我仿佛是一个配音演员,自己也觉得开心快乐,这种快乐也会传递给孩子。正如《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里说的,人类最不缺的就是讲故事的能力,正是这样一个个故事,塑造了人们的想象共同体,文明得以呈现和流传。人类早起,就像是一个儿童,所以今天的儿童,也一样会被故事所吸引,枯燥的道理孩子听不懂,但是故事却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y/13229.html
上一篇文章: 12篇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满分作文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