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小王子 >> 小王子读后感 >> 正文 >> 正文

宜图微光百书斩活动书评选登第3期

来源:小王子 时间:2019/4/15

百书斩书评选登

百书斩书友书评选登第3期

宜春市图书馆联合城市微光书店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宜图—微光“百书斩”全民阅读活动

全城招募阅读达人

一年共读百本书,思考后写下书评

阅读,不仅是一种爱好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接下来是本期书评选登

《德米安》

书评作者:Narcissus

初读此书,是在我彷徨之时,不成熟的心智和浮躁的思想使我在那时没能过多深入渗透书中的文字。而今,重读此书,我便可以同“辛克莱”一起踏上这旅途。

德米安出现在辛克莱的每一个人生转折点。他像一个引路人,或是书中出现的那只雀鹰。他向辛克莱展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同时也在书中用其仅有的几次出场帮助辛克莱及读者塑造了一个抽象却完整的世界观。

“所有的事物都有多面性”,在书中的第一章就有所体现――两个世界是辛克莱陷入纠结、徘徊在光明与黑暗的开始。德米安适时的出现,让他“该隐的记号”开始显现,让他知道阿布拉克萨斯得存在,让他找到自我。其母亲夏娃夫人也让他感受到了爱:超越光明与黑暗、不局限于年龄和性欲的爱。

“每个人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寻找自己,坚定地成为自己,无论走向何方,都往前探寻自己的路。”核心是自我,附着于上的是善与恶,是耶稣、撒旦与阿布拉克萨斯,是德米安与辛克莱。

在不既定的时间里,身为个体的人往往会因为纠缠着的各种关系从而迷失自我。并且大多数人是依赖外界刺激重拾自我。而这本书,则是外界刺激中如水般的存在:可以滋润干燥的口舌,易于融进浓稠的血液。

《古老的敌意》

书评作者:东青

这本书的阅读,说实话是断断续续的。最近才想到要读完这本书,说实话这本书的开头,对我来说没什么吸引力,但是往后看到发觉有些意思了。

书中以访谈语录的形式写到了北岛先生关于诗歌的看法。其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书中提到“诗歌是我们生存的依据”。但是,所谓诗人,显然是无法成为一个职业,无法成为谋生之道。关于这个疑问北岛先生做出了,我目前所知,最能接受被我的解释:“写诗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个职业,否则诗人很容易被“职业”毁了。这就像野兽和家畜的区别。为什么当代美国很难出现伟大的诗人,那就是被大学“圈养”的结果。中国的问题也差不多。其实野兽怎么活法儿,诗人就该怎么活法儿。”我喜欢上了这个说法。也许诗歌是我们生存的依据,但是诗人或许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我们总是有自己放不下的东西,我们自愿被“圈养”。

但是书中又说道,在写诗这件事上是人人平等的,有钱没钱的平等,有知识没知识的平等。所以说,写诗其实无关环境,无关金钱,无关知识。就像是《诗经》,它的作者也不见得多么有文化,但是依然流传千古。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来,在这些东西面前,创作才是公平的。

一碗面一生婆媳—读汪曾祺《人间滋味》

书评作者:婷君

今晨在食堂吃了一碗家常面,卧了两个金黄的刚出锅的荷包蛋,糖心的,接过黄校递来的一束鲜花,有最爱的红玫瑰,人间值得。所以今天应该看汪曾祺的《人间滋味》。

作为一个吃货,没看过这本书算不得资深。汪曾祺应该是非常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不论何时何地,他都能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本书涵盖了五味人间、食肉和饮茶、吃食与文学、四方食事四大方面。每篇文章篇幅都不算长,一盏茶的时间就能看完,所以很适合放在餐桌,特别不适合放在床头,慎记。

其中一篇是说韭花的,很喜欢。和汪曾祺一样,我非常喜欢杨凝式的《韭花帖》,全文不长,如下:

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

鉴察,谨状。

七月十一日凝式状

由此,汪曾祺很兴奋地开始琢磨韭菜花到底可以如何入菜,北京的云南的老家的,各式各样的做法,读的人恨不得立刻能到菜场买来试一试。一个吃货会书法,他下笔就有点疯癫,所以杨凝式也叫“杨疯子”,汪曾祺作为一个非常有文化的吃货,他的散文就成了菜谱。这本菜谱,应该够我们吃一年了。

能吃是福,我可能是特有福,早上能吃一大海碗的面条,真的是海碗。每个假期的早上都是晚晚的起,下楼的时候皮孩子们就叫:“妈妈,天早就亮了。”“外婆,舅妈下楼了。”然后伸个懒腰,看看门外的绿树白云,和小猴子们腻歪腻歪,家婆就叫:“面煮好了,快吃,莫冷掉了。”往往是一两肉片,两个煮蛋,三四片白菜,偶尔是西红柿,每次我都能吃得汤都不剩!然后中午和晚上就吃小半碗饭,好像一天的能量都在早餐里聚集了,能量满满。

家婆做的菜好吃,煮的面好吃。没成亲前,听过太多婆媳相处之道,不亚于宫心计,可是成亲后发现学的是屠龙之技,毫无施展之处。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屋前种菜养鱼,屋后种树养花,被子永远干爽。最重要的是,在家里万年依然可以毫无顾忌地给我倒水,做早餐,甚至刷鞋。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一起生活。

一碗面,一生婆媳。或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或是今生约好的参禅,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其实时间不会是分水岭,情与情是互相呼应。

《人生不过一念之间》

书评作者:明月晓晨

有人说女人四十豆腐渣,有人说女人四十才成花,对于生于七十年代末的我,经历最后一批高考统招生,最后一批国家分配工作,参加工作,参加公务员考试,参加司法考试,参加研究生考试,在有一定资历和阅历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定位,有时就在一念之间。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南怀瑾从多个方面谈论人生,我感觉泰然自处不怨天不怨地,真心生活任天然任本性,想开便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在实际工作中,事物的价值在于把握和运用,这个世界上最值钱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附着于物品中的智慧,成功的人,能让他掌控的东西变成财富,只是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如对于垃圾问题有些部门要花巨资去处理,如果换一个角度,变废为宝,则不但不用花钱,还可以赚钱,相差甚远。任何思想,任何制度,主要在于人的聪明智慧,在于能否运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何让年过四十的我们,善始善终活出花样年华,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其位,善谋且只谋其政尤为重要。社会只有每个人各司其职,才能出效率,出成绩。古人说,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一个人在其位善用其权,将本职工作做好,于人于己,于家于国,有利而无害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让我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己正人。

《沙丘》

书评作者:Anita

弗兰克赫伯特讲了一个精彩的科幻故事,引人入胜。

科幻类的书籍我很少涉猎,印象中是如美国大片般有许多高科技,各种先进的武器。然而这本书基本没有。这里有的是一片沙丘,巨大的会吃人的杀虫,让人上瘾离不开的香料,和一群为权力而战的人。

主角保罗年龄不大,却是个传奇人物,有多重身份。他的母亲和老师们教会了他许多本领和观察能力,来到新的星球的他迅速适应环境,避开危险,在被人追杀时成功逃生,并得到当地有自己特殊宗教的弗雷曼人的拥护,成为领导人。其中的波折,他的巧妙试探对方人性与意图,大胆而有章法的行为和语言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一边看一边忍不住感叹:太睿智了。仿佛看到身边的一个小男孩在逆境中如何成长和复仇,既为他高兴又觉得痛快淋漓。

王子复仇记的反面有多个门派:世仇家族(那个领袖同时也是他外公,知道的人不多),只考虑利益的皇帝,也是利益当先的宇航工会,一心只想选出最优基因予以控制的贝妮.杰瑟里特姐妹会。各个派别的人为了自身利益博弈,杀戮,相互利用,直击人性。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对这个严重缺水,到处都是沙漠,还时常会有沙尘暴和巨大沙虫威胁的星球的描述。这里有能适应环境的弗雷曼人,已经不容易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梦想---改造沙丘让它成为绿洲。他们珍惜每一滴水,善于利用每一滴水。逐步实现自己的改造梦想。这也是生态学家的梦想。对于现实中的我们,我觉得也是很有意义的: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

当然,故事的重心还是人性的博弈,权衡后的选择。每个人的语言后的暗示都描述得十分清晰,没有一句废话。故事很精彩。

《龙族》

书评作者:汤蕴

《龙族》是江南的代表作,共分为四部,可以说是四个超大的自然段,其中第三部为最长的一篇叫“黑月之潮”,又分为三部来写,《龙族》的内容非常精彩,是一部热血,青春,动漫风于一体的小说,并且还带有科幻的色彩,《龙族》讲述了一个蔫小孩路明非同从一个衰仔,一步步成为救世主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路明非一与楚子航合和恺撒在东京与死侍群交战的情节。我喜欢他们的团结、热血与阳光,令我身临其境。

只有正义的抗争与与热血的成长才是让年轻人或兴奋或思考的理由,所以请让我们一起热血!

《断舍离》

书评作者:舒文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思考,都会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最重要,但可以通过舍,让自己心情轻松起来,通过不断锻炼就能明确,快速,有效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循环的越多,越知道什么东西最适合自己。”这是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刻观点了。

家里的物件,书籍整理经常弄得我烦躁不安。如衣物,有些衣服每个季节收来收去,一次也没穿,就这样循环往复的塞满了衣柜。有一回,下定狠心把他们放进垃圾筐,最后又一件一件收回。还有书籍,买回,本想好好看看,最后堆满书柜,有些还没拆封又被新的书占了空间。蒙了灰尘,塞满杂碎的不只是这些物品空间,还有心里,每每看着想着,心情就如冬日下个没完的雨,堵着烦着。

物品,信息,人际关系,过多而困扰。拒绝,舍弃,分离则充实。舍弃该舍弃的,就得到该得到的。在舍的过程中,不停地决断,思考,从而知道自己真正所需,获得沉稳,宽容,充满爱的自己。

有了二宝后,东西越买越多,事情越理越乱……这时的我,需要一次断-舍-离,好好整理整理所有。行动起来!!!

《认真地年轻,优雅地老去》

书评作者:诗菡

这是一本传记书,讲述的是杨绛先生的一生。杨先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她不但有我钦佩的才华,还有让我羡慕的爱情。钱钟书先生誉她“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我想这世间也只有她才担得起这一赞誉。所谓的才子佳人,我想就是钱先生和杨先生这样的吧。

这本书从杨先生的家世说起,然后先写了杨先生幼年时随父母辗转各地和去各地求学,为后来写杨先生成为一代才女做铺垫。生于江南水乡的杨绛继承了南方水乡的剔透与玲珑,娴雅与温柔。而杨父是留学归来的有学问之人,母亲具备中华女子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温润如玉,淡雅如菊,美丽,贤惠,幽静。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杨先生能成为民国的一大才女,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学时,杨父对杨绛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杨先生不仅讨人喜欢,而且多才多艺,她会吹箫,会弹月琴,会唱昆曲,大学时还加入了排球队。这一切都只是源于喜欢,便学了。杨父教诲杨绛道:“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我想正是由于杨父的开明,才会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才女。大学时期,杨绛生活的十分饱满,学的拔尖,玩的也尽兴,教育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了。

世间烦恼千与万,从来好事多磨难。少女时期的杨绛一直心系清华大学,却两次与清华擦肩而过。历经磨难后却进入了燕园。此时为未名湖已结冰。“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天涯明月新,朝暮最相思。”在燕园她遇到了那个一见如故,余生一起看星辰明月的钱钟书。“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那时,世事变轻,无风无尘,世事变净,无死无生。他们,成了世事本身。

书上有句话我很有感触:人生之遗憾,犹如指间之沙尘,你看得到,却抓不着,只能眼睁睁目睹所有的阴差阳错和全部的事与愿违。我想没有谁的人生事事如意,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一些遗憾,或许是和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亦或许是喜欢很久的人不敢开口,却只能祝福她和别人白头偕老…………

很喜欢杨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扎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事情。”很多人都想不忘初心,可往往追求的东西多了,贪念就来了,于是那份天真也就在无意识中丧失了。愿意顺其自然的人,往往是少数。

《我们台湾这些年》

书评作者:袁萍

一年又一年,三十年也只是弹指间,如果不是作者这样的记录,竟也不会如此强烈地感觉着我们的生活与时代是如此的血脉相连。

因为对政治并不感兴趣,所以如果不是嫣与推荐这本书,光看书名,是不会与它结缘的。带着茶余消遣的想法翻一翻,却也越看越有意思。作者是一个普通人,却也正是普通人的视角,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走在我们身边的台湾。褪去政治的色彩,没有所谓的台湾大陆的分划,同样的芸芸众生、小人物小生活,却又是那么真实,亲近。

金庸、琼瑶的风靡,小虎队、迈克杰克逊的万人空巷;补课重考升学率的教育,还有豪门商战悲情的大妈剧……读来忍俊不禁,想必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初期的读者一定会有同感的。

不过,嘉乐会式的竞选却一定是会让我们很陌生的场景。对于选举任命,关系着国家发展、民生大计的事情,从来都是很严肃的话题,却因为多党的拉票竞选而办得如此热闹喜庆,却也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作者的笔触很冷静,甚至有时候还带着点冷幽默。而正是这种冷静,让人更生出亲近感,不着喜怒不着评论,就这么不经意地带着你走进他的生活。时而,这双眼睛在台北的楼厦,时而又腾空而上,俯视着那片风云变幻的土地。

很喜欢作者在《后记》中写的那段话:回起自己的30年成长历程,跟大多数人一样,我常常觉得在这“伟大的时代”里自己似乎太过于平淡。然而仔细回想,我个人的命运早已如一叶小舟,顺着时代的大潮在顺势往前激流。人在船上,常常觉得自己没动;时代感召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却常常浑然不觉。

我们又都何尝不是如此呢?

往期精彩书评:

这个世界需要福尔摩斯,也需要亚瑟·柯南·道尔

宜图—微光百书斩活动书评选登第2期

宜图—微光百书斩活动书评选登第1期

,全城招募“百书斩”阅读达人!双重千元大奖等你来挑战!

城市微光独立书店

纸质阅读〡文化沙龙

教育咨询〡创意策划

百书斩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dhg/3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