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小王子 >> 小王子书评 >> 正文 >> 正文

席慕蓉双面小王子和他的金色草原

来源:小王子 时间:2017/8/30

▲语可书坊独家推出席慕蓉诗集精装钤印版

夏日塔拉

图文

席慕蓉

来源

《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

授权

语可书坊(yukshufang)

刚从祁连山深处跋涉前来的我们,

怀着滚烫的心,站在丛生的芨芨草之旁……

我们将献祭的哈达系在芨芨草丛之上

海日汗:

今天,我们要来说一说“夏日塔拉”,一处我们难以忘记的地方,一个我们必须记住的名字。

“夏日塔拉”是蒙音汉译,蒙文原意应该就是“黄草原”,也有人译作“金色的草原”。而带我前去的尧熬尔作家铁穆尔又说,此处古称“锡拉伟古尔大草滩”,也就是“黄畏兀儿大草滩”之意。

所以,这“黄”在这里是指草色呢还是指族群?此刻的我们就无法判断了。

不过,二○一一年的夏天,铁穆尔引领着我们翻越过祁连山终于到达了这一片草原上之时,草色却是青碧青碧的。

这里果然是祁连山北麓最丰美的草场之一,两千年前,也曾是匈奴生息之地。草场西端就有匈奴单于城的遗址。《史记·匈奴列传·索引》中那一首《匈奴歌》那样悲伤: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然而,对于蒙古人来说,祁连山北麓的这片大草原,夏日塔拉,也是伤心之地。

一六三四年,大蒙古帝国最后一位可汗林丹汗曾在此苦苦期盼能有援兵从青海穿过默勒草原翻越高高的祁连山脉,经野马川,通过大斗拔谷(扁都口)的隘口前来会合,好能一起对抗后金的攻势。

然而从苦寒的初春一直等待到夏去秋来,援兵迟迟未到,可汗却已病逝。蒙古帝国从一二○六年坚持到一六三四年的四百多年沧桑历史也在这里写下了最后的一页。

海日汗,我知道,你读历史的时候,好像历史课本对林丹汗没有什么好的评语,就算是民间传说里,关于林丹汗也没什么好的故事,这位可汗,总是处在做错事的那一端。

这其实是有原因的。

当然,一个失败了的可汗一定犯了些错误,否则也不会失败。一个亡国之君的运气一定也不会太好,否则也不至于亡国。历史课本里的记录应该不会离题太远。但是,别忘记,取得了江山的清朝,却有足够的动机与时间在民间散播种种不利于林丹汗的谣言与传说,久而久之,连我们蒙古人也跟着深信不疑了。

这才是最最令人伤心之处了。

所以,海日汗,我们现在可不可以重新回看一次不同的历史,一部以蒙古汗廷为本位所书写的历史,好吗?

有明一代,蒙古的可汗依然代代传承于亚洲北方的蒙古高原之上,史称北元。然而由于自己内部的分裂与争战,可说是民生凋敝,风雨飘摇,其间虽有明君出现,有了中兴的气象,然而总是不能持久。

在十六世纪末叶,虽然有图门汗的励精图治,甚至还颁布了法典,号令各部蒙古遵守。但是,等到传位给林丹汗的祖父布延彻辰汗之时,蒙古名义上的政治中心虽然还是蒙古大汗所在的察哈尔部,其实汗权已经再度衰微了。

由于自己的父亲早逝,所以在祖父布延彻辰汗驾崩之时,林丹汗是以长孙之名即大汗位的。黄金家族的小王子原名理格丹巴图尔,是察哈尔部中兴君王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的后裔,成吉思可汗第二十二世孙,他继祖父遗下的大汗位之时,是一六○四年(明万历三十二年),那年他只有十三岁。

蒙古帝国当时的各个部族,无论是处于漠南、漠北或者漠西,都欺负这个小王子年幼。不但不再朝贡,甚至还有部众劫杀大汗的使臣,掠夺其财物,真可说是无法无天了。

那时不单蒙古内部是各自分立,互相矛盾,而在外界,又有南方的明朝、东北的女真,以及北方的沙俄这三大势力环伺在侧,日子过得很不平静。

小王子都沉着以对,不动声色。

据说在林丹汗继位的最初十年里,史料中很少见到他的记载。至于一些零星的明史资料中,总是轻蔑地称呼他为“幼憨”“新憨”“虎憨”。原来,在这里,汉人的史官竟然将“汗”音译为“憨”,可见明朝对蒙古人的敌意之深,对小王子的极度轻蔑了。

林丹汗(-)画像

在二○○二年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一书中,我才找到几行持平之论,书中说:

事实上,林丹汗在积蓄力量,卧薪尝胆,力图有朝一日重振汗权,恢复先人基业。

海日汗,这是从元朝覆灭之后,每一位北元的可汗念兹在兹的心愿。我们这些后人在回看历史的时候,会觉得这样的心愿未免有些夸大。但是,在林丹汗的时代里,这却是他终其一生也必须竭力达到的目的。

我们能够怨怪他、讥笑他吗?

其实,回看当年,在初初开始的时候,形势似乎是颇为乐观的。

一六一五年(明万历四十三年),十年生聚后的林丹汗开始出现在明人的记载中,成为战斗力极强的队伍,一度攻陷明朝的广宁,咄咄逼人,使原来被明朝视为“懦弱未威”的小王子突然令人刮目相看,惊呼他为“虏中名王,尤称桀骜”了。

为了拉拢他来对付后金,一六一七年,明朝与蒙古建立了互市的关系。

与明朝和好之后,林丹汗开始积极进行他的统一大业,但是,原来在图门汗时代还是蒙古附庸的女真,已经蜕变成为一个新兴的强大势力。一六一六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国,一六一九年,在萨尔浒大捷之后,更是势如破竹般地连下辽东七十余城。

海日汗,这个时候,后金怎么可能让蒙古大汗复兴祖先基业的心愿实现呢?

努尔哈赤真可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地来拉拢蒙古诸部。利用他们与林丹汗之间的矛盾,后金则显示出种种的诚意,又是结盟又是联姻的,总之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让林丹汗陷于孤立的困境。至于不肯受后金收买的其他蒙古部族,努尔哈赤就发兵攻打或掳其盟主,使得蒙古高原上的有些武力难以施展,迟疑不前。

海日汗,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之中,林丹汗还是坚持他要成为蒙古帝国真正的大汗的初衷。对外,他绝对不接受努尔哈赤的威逼利诱,对内,他还是要严惩叛逆,先后征讨科尔沁、喀尔喀等诸部,要实现统一的理想。

而到了后期,为了扭转局势,还作西征之图。从一六二七年的初冬开始西进,到一六二八年的九月,林丹汗以百战之兵,可说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史书上说他“东起辽西,西尽洮河,皆受插要约。威行河套以西矣”。

海日汗,如果不是明蒙关系恶化,如果不是后金日益强大,如果不是皇太极与蒙古诸部联军远征林丹汗,在一六三二年(崇祯五年,天聪六年)的那个春天,四月,如果不是辽河暴涨,让天灾人祸同时发难,使得林丹汗仓皇弃守,让自己苦心经营了几年的西部根据地被后金夺去,让部众在洪水之中离散了极大部分,剩下的人马最后只能逃奔到鄂尔多斯的毛乌素沙漠深处,如果蒙古帝国最后一位可汗的运气不是坏到如此地步,历史究竟要怎么写下去恐怕还不是我们所能猜测与想象的吧?

海日汗啊海日汗,今天的我们可以随着众人起舞,指责林丹汗不得人心,指责他一意孤行。可是,你要不要读一段从另外一个角度写的文字呢?

在乌审旗,祭祀可汗的圣灯历经三百多年至今不灭

这段文字出自二○○二年北京国际文华出版社出版,刘志一编著的《寻觅克什克腾》书中第四百九十九页:

清朝的某些历史学家,为维护其统治者的利益,对林丹汗进行了种种歪曲,说他“极端残暴”“不讲信义”,故使所部相继离散云云。事实上,林丹汗的失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蒙古内部一些封建主争权夺利,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依附后金。二是后金善于利用矛盾和使用破坏内部团结毒计,对一些愿意归顺和动摇的蒙古首领,采取积极拉拢、利诱的政策……最后迫使林丹汗陷于孤立的境地,导致他所领导的抗清斗争最终失败。察哈尔部林丹汗为维护蒙古族的独立与统一,坚持抗清战斗近三十年,是蒙古族杰出的民族英雄。

完全不同的论点摆在眼前,海日汗,我的建议是你不必勉强自己,一定要马上作出选择和判断。且让这两种不同的论点都同时进入自己的心中,然后再让时间和经验逐渐累积,慢慢等待答案自行出现的那一天吧。

而我呢?

我是在二○一一年的夏天,跟随着好友铁穆尔的带领,终于来到了夏日塔拉。

昔日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已经被零碎的农田和无所不在的铁丝网分隔得遍体鳞伤。可是,刚从祁连山深处跋涉前来的我们,怀着滚烫的心,站在丛生的芨芨草之旁,只觉得草色依然青碧,苍天依然浩瀚……

遥想当年,一六○四年即位的小王子只有十三岁,十年生聚之后,一六一五年声威大震的年轻可汗也不过二十四岁。一六二八年西征全胜之时的林丹汗是三十七岁,而一六三四年在夏日塔拉含悲离世的我们最后一位可汗是四十三岁。

何等艰辛的三十年!何等勇猛、不屈不挠的三十年!无论何等沉痛的打击也从不曾轻言放弃,直到临终还在期待重新出发,这样的可汗,即使因为命运逼迫不得不成为末代的可汗,也绝不能说是他亡的国吧?

二○一一年的夏天,我们站在夏日塔拉的西端,遥望着祁连山中那长长的隘口大斗拔谷的方向,双手捧着哈达跪下,俯首默默祝祷,然后再起身,我学着铁穆尔的动作,也把手中的哈达系在芨芨草上。刚好有风拂过,丝质的长哈达也轻轻随风翻飞,末端转过来触碰到我的手背,仿佛传来一种轻柔的抚慰。

海日汗,我相信,这是夏日塔拉给我的回答。

慕蓉年1月29日

?图文版权所有

转载请先联系语可书坊(ID:yukshufang)授权

?语可书坊独家推出席慕蓉作品钤印系列

语可书坊·独家

席慕蓉作品钤印系列

1

“席慕蓉诗集”丛书精装版(7+1)

定价:元(钤印版)

(长按







































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医院石家庄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nx.com/xwzsp/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